2月21日至22日,重庆市领导黄奇帆、马正其等乘坐大卡车对综合整治改造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黄奇帆称考虑到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街道两侧,乘坐中型客车考察,由于车窗限制视角会受限,势必影响考察的直观效果。考察后黄奇帆当场拍板拓宽机场车道。(2月23日华龙网)
我相信,重庆市领导黄奇帆在决定乘坐大卡车那一刻,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会引来作秀之嫌!而其决定乘坐大卡车,也确实是由于车窗限制视角会受限,会影响到考察的直观效果。然而,好事似乎变了味,事情正在朝着预料之外的方向行走。
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一些领导乘坐小轿车外出时的情景。前有警车鸣笛开道,后有大小车辆追随。前呼后拥,煞是壮观!至于领导乘坐大卡车进行实地考察,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一消息问世,自然会招来人们的议论。看完网友们的议论,发现无一为此举叫好!究其原因,无外乎我们的领导习惯于“领导作风”,习惯于漠视和不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
比如在一些城市的中心道路,白天不准许大卡车通行。不仅大卡车不能通行,大卡车载人也更是无从谈起!但是我们的领导就可以特事特办,他们完全可以不遵守交通法规,坦然自若的坐在大卡车里,畅通无阻的行使在城市的街道上。这情景,怎么看也不像领导考察,倒有些像是领导出门兜风。
再比如,而今的领导考察总是喜欢让人知道的。不让人知道,那不叫考察;应该叫暗访。可暗访的领导越来越少,四处考察的领导越来越多。领导外出考察,路线是提前预定好的,哪怕前去考察的地点和接见人员,也是提前安排好的。并且,跟随的记者能坐上几桌。领导每到一处,只听得闪光灯咔咔响,便是领导说些什么也很难听见。
领导乘坐大卡车考察城市街道,从另一个侧面还印证了领导们平时很少外出。即使外出了,也是坐在车中目不旁视,直接到达目的地。难得有时间,去看一看自己所服务城市究竟长的什么模样!所以,必须要乘坐大卡车,才能环顾四周将城市一览无余!
生活在特权里的人们,对特权之外的生活和人间万象是视而不见的,也正身不由己的陷入了一种漠视习惯和氛围不能自拔。正如我们已经习惯了领导们的作风和派头一样,大家都彼此习惯了。一旦不习惯,反而感到陌生,感到不适应和难以接受。而人们的批评,也是希望我们的领导务实一些亲民一些,能真正的向人民群众靠近!(夏余才)
坐大卡车视察也未必能看清百态世象
黄市长一改官场领导视察的多年传统,坐上了敞篷大卡车,这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进步与改变,毕竟我们司空见惯的是上级领导坐在舒适的豪华小车中,甚至连车窗都懒得放下,走马观花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过场、摆形式意味太明显,不过这样视察的效果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黄市长的改变,可谓是对走过场视察的一种鞭笞与讽刺,坐上敞篷大卡车,视角更广阔了,因此整个视察区域尽收眼底,看的真切了效果自然是会优于“窝”在小车中的“视察”。
渴望打破官场陋习、主动谋求改变、希望掌握第一手真实信息,在这样一个功利浮躁的官场中,确实难能可贵。不过对于黄市长此行的效果却实在不敢抱太乐观之态度,不是笔者心里不够阳光,而是虽然乘坐了大卡车视察,表面上看似创新,其实却并未逃出传统领导视察的窠臼,顶多是“新瓶装旧酒”。
笔者注意到,黄市长视察所乘卡车并非普通民用卡车,而是前有车辆开到,后有汽车相随;黄市长也并不是以普通人的身份低调出行,而是浩浩荡荡的随从人员加媒体的闪光灯与摄影机。如此盛大的阵势,不用宣传也知道是“大人物”在视察。而一旦有领导视察,我们的国民往往就变得“素质超高”了,不文明的行为不见了,不规范的摊点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顽疾治愈了,总之领导的视察就是有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领导见如此光景,自然也是笑的合不拢嘴,上级领导高兴,下级官员自然也是高兴,只是惟有咱平头百姓高兴不起来,心里默默祈求这样“看上去很美的”视察能少些,再少些。
领导如果真想了解真相,掌握第一手的准确信息,寄希望于视察是万万不能如愿的,哪怕把大卡车换成拖拉机。问题总是存在的,存在问题就意味着与上级的指标有差距,下级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势必会不择手段来掩饰问题,领导视察自然也就无法看清潜伏在暗处的问题与不足,反而被表象所迷惑,最终作出与实际相偏离的决策。
在此,斗胆给黄市长提个建议:以后连大卡车也不用了,在工作之余,以普通市民的身份,上街随处走走逛逛,权当茶余饭后的散步休闲,既节省了视察的大笔花销,还能担保您能掌握到最真实的信息,而这其中大部分是您在大卡车上所无法看到的。(夏熊飞)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