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恐归族
除了“剩女”、“剩男”害怕过年,更多的“蚁族”(收入微薄并聚居一起的大学毕业生)、“麦兜族”(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而拼搏的年轻一代)同样对这个传统节日感到纠结,想回家,又怕回家。
在广州一家公关公司做策划的蔡芳芳,今年春节选择了不回老家广西南宁,而是和几名朋友相邀去柬埔寨过年,“过年就是一个年终盘点,不光是工作上的成绩,个人生活也同样。每次回家过年,父母看着我孤家寡人的干着急,去亲戚家串门肯定也要被东问西问,索性就不回了。”
对于29岁的蔡芳芳来说,这将是第三个在外独自度过的春节。提到过年回家,她更多是想要“为了让爸妈高兴”,是一个提醒自己尽义务的节日。而已迈入“大龄青年”的她,因为没能如父母所愿,找个称心如意的男朋友而感到“压力重重”。不过,虽然传统的节日观念在她脑里已逐渐淡漠,但她仍然认可春节要“合家团聚”,为了让自己缓解内疚的心情,在节前一个月,她特地请假回了趟家,然后告诉父母,自己过年必须加班。
像蔡芳芳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而他们现在也有了共同的称谓——恐归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户外俱乐部,都早早发起了号召,组织这些恐归族们异地过春节,包括阳朔、东北、湖南凤凰等国内热点都是这些白领的目的地,不少春节期间不与家人共度,又苦于无处可去的年轻一族,以这种方式结伴而行。比如在天涯户外网上,就设置了春节活动组织专版,活动多在大年二十九日出发,在目的地度过除夕夜,每个团组织人数30到40人不等,不少线路显示已经额满。
过年如过关。除了像蔡芳芳这些“剩女”(单身女性)、“剩男”(单身男性)们害怕过年,不愿意回家面对亲人外,更多的“蚁族”(收入微薄并聚居一起的大学毕业生)、“麦兜族”(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而拼搏的年轻一代)同样也对这个传统节日感到纠结,既想回家,又怕回家,所不同的是,他们面对的是经济上的压力,认为自己在外“混得差”、“赚钱太少”、不敢面对家里人充满期待的目光,觉得“没有脸面回家”。
在网络的不少论坛上,都有关于春节恐归心理的讨论。在天涯论坛上,一名自称刚毕业不久,收入微薄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回家,对父亲谎称“可能春节要加班”,他的帖子里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愧疚之情。这篇帖子列为“在外谋生者必读”,被网友在各大论坛转载,跟帖者众,不少人大为感慨,表示自己有同样的感受,“看着就像是自己”,乃至发出“为什么过年一定要回家”、“想着要过年就害怕”的感叹。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年关将近时,人们常常会拿这句话来安慰别人或安慰自己,而这句话的另一面,也流露出因为“没钱回家”而对过年产生一丝恐惧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1840人参加,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归族,而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
对传统节日淡漠
调查也显示,70.0%的人认为“回家开支太大,无法承担”,而38.2%的人怕春运压力大,37.2%的人怕父母逼婚事,另有36.6%与26.1%分别选择怕往来人情债与怕饭局“车轮战”。
对于很多年轻人在过年时选择不回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这是年轻一代现在对春节淡漠的一个表现,“与年纪大的人相比,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对传统节日确实有一些淡化的现象,这与社会快速发展变迁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他也指出,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个人不想回家的原因不一样,有些人可能是不喜欢应付场面,对传统的习俗缺乏认同,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经济的压力,“中国人讲究在外面混的话就要混得有光彩,要光宗耀祖,如果只是混得一般的话,心里就会有压力,宁愿自己一个人呆着,也不回家。”
“这也说明年轻的一代在回避某种东西,在遇到困难时,能逃避尽量逃避,不敢直面生活,是心理脆弱的一种表现。”汪玉凯说。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视的节日,选择在除夕夜对身边的朋友、甚至可能是陌生人说“新年快乐”,而不是回到家中与父母聊聊天,并一起在电视机前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这对于很多恐归族来说,也许只是无奈之举。不过,在这个原本就属于团圆的日子,也正是因为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他们才选择暂时的别离与孤独,正如一名网友所说,“相信再经过一年的努力,明年春节,我们一定能够堂堂正正地回家。”(作者:曾实)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