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杨 王秋杨,1967年生,祖籍山东。1986年参军,当兵8年,曾先后在南京军区、北京军区文化部工作。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8年跟随中国科考队穿越西风带,赴南极考察探险;2003年7月自驾车穿越新疆罗布泊无人区;2005年4月赴北极探险,徒步到达北极点;2005年12月随南极探险队徒步到达南极点,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2007年2月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2007年5月24日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已相继出版两本书《极度体验》、《风过高原》,其行走北极的日记也即将出版。
虽然不是探险家,但她却自驾车穿越过新疆罗布泊无人区、徒步穿越过南北极;虽然不是职业登山运动员,但她却平均每年要攀登两座世界上著名的高峰。今年尚未过半,她已成功登顶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峰和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她,就是第一位成功征服世界“三极”的中国女性王秋杨。
每年攀登两座山峰
王秋杨的“正差”――今典集团联席总裁,听上去怎么都难让人与登山、探险搭上点儿瓜葛。迄今,王秋杨已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是这样一行让人不得不刮目的足迹:1998年,跟随中国科考队,穿越西风带,赴南极考察探险;2000年,以背包客身份乘坐火车,漫游欧洲;2003年6月,自驾车由青藏线进、新藏线出,深入西藏阿里地区进行原生态教育考察;2003年7月,自驾车穿越新疆罗布泊无人区;2003年10月,登顶海拔5396米的云南哈巴雪山;2004年5月,登顶海拔5454米的四川四姑娘山二峰;2004年7月,登顶海拔5640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2004年8月,登顶海拔7546米的新疆墓士塔格峰;2005年2月,攀登海拔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2005年4月,赴北极探险,徒步到达北极点;2005年7月,登顶海拔6206米的西藏启孜峰;2005年8月,自驾车由川藏线进、滇藏线出,前往西藏阿里地区主持“苹果学校”开学仪式并启动阿里“赤脚医生”工程;2005年12月,随极度体验“7+2”南极探险队,徒步到达南极点;2005年12月,登顶海拔4897米的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2006年5月,登顶海拔5025米的四川四姑娘山大峰;2006年10月,登顶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2007年2月,登顶海拔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2007年5月24日登顶海拔8844.4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王秋杨第一次登山是在2003年,云南的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从此之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基本上要登两座山以上。有人把王秋杨称为“探险家”,她直言:“我不喜欢这个称谓,我倒是很崇拜探险家。”从小喜欢冒险的王秋杨,说自己小时的志向曾是当地质学家或考古学家,反正是喜欢野外生存。
喜欢户外运动,可不喜欢冒险,王秋杨说,“登山时我自然会考虑危险程度有多少,如果大,我宁可放弃也不会冒险。”但总在危险地带运动,就不怕“万一”吗?她说,当初在登珠峰前她就告诉家人,“我会活着回来,”因为她的两个儿子在家等着她凯旋,因为她的爱留在家中,她的选择是安全第一。
一个“都市忧郁症”患者
1967年出生的王秋杨,如今正好是不惑之年。每当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王秋杨总爱说起自己十七岁时才第一次看见自行车。跟随父亲所在的部队,在福建深山中度过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她,从来没想过,多年以后,自己又会主动地远离城市生活,一次次回到山的怀抱。她说,年轻时的自己,总是想知道山的外面是什么,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等到离开深山,走进外面的世界的时候,王秋杨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城市生活。她的丈夫――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曾经回忆他们最初见面的情形,那时王秋杨只有十九岁,话不多,仿佛总带点忧郁,和她优裕的家庭环境并不符合。直到有一天,他们无意中说起野外生活,王秋杨眼睛一亮,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说小的时候怎样满山遍野疯跑,怎样爬树,头发里长满虱子。张宝全给她下了个诊断――都市忧郁症。大概也正是因为记忆中那个有“都市忧郁症”的少女,此后王秋杨的每一次探险,每一次远离,每一次挑战极限,张宝全始终都在后面默默地支持着她、鼓励着她。
尽管曾经有“都市忧郁症”,在都市中,王秋杨还是获得了一般女人无法想象的成功和财富,她和张宝全携手创办的今典集团,在房地产、数字信息、电影、当代艺术、户外运动等诸多领域都可谓举足轻重,她也因此成为人们所瞩目的商界“女强人”。然而说起她创业的根据地北京,王秋杨的感情是复杂的,她说那更像是一个“江湖”,一个复杂的江湖。
人在江湖,她知道该怎么做,也做得很好,但骨子里始终没有被城市完全“驯化”。每次远行,出门之前她都会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心里的某一部分又复苏了;只要在路上,她就吃得好睡得香,满心欢喜,发回的短信妙语如珠;而每次结束探险回到北京,尤其是重新回到忙碌的工作中,她又会有好长一段时间觉得不能适应;甚至只要给她一张地图,她就会眼前一亮,只要用手在地图上那么一比画,她就会觉得热血沸腾。
探险不是冒险
王秋杨说自己是家庭、事业、探险,一个都不能少。家,是她无时无刻的牵挂;探险,让她充满激情;事业,则使她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每次外出,越是远离家人,她越是不吝表现出自己属于女人的那一面,温柔、体贴、恋家。看着她在外时写下的文字,对父母、丈夫、孩子的牵挂让人动容,无论走到哪里,她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给家人报个平安。尤其是她12岁和10岁的两个儿子,她总是说,自己这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做他们的母亲。今年春节,她带着两个儿子登顶乞力马扎罗峰,在顶峰时母子三人有一张合影,那一刻的王秋杨,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骄傲的妈妈。
作为第一位成功征服世界“三极”的中国女性,王秋杨这样描述了对“三极”的感觉:三极的相似点都在于风很大,气温极低。南极平均海拔3000米,空气非常干燥,北极徒步路线几乎都在海面的浮冰上,空气特别湿,是一种像南方冬天的那种湿冷,珠峰海拔8000多米,除了风大和寒冷,还面临着氧气不足的问题,相比之下,攀登珠峰的难度要大很多,危险也更大。但对于王秋杨来说,探险与冒险是有严格区别的,她说自己不主张任何形式的冒险行动!
曾经有人将王秋杨形容为一个“属风的女人”,这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形容,血里有风的人,总是想要离开,要去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尽管完成了世界“三极”之后,她已经不可能登得更高(已经登顶了珠峰),也不可能去得更远(已经到过了世界的尽头),但她总是说,只有到过那些地方,才会真正感到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短暂,而只有真正懂得渺小与短暂,就会想要走得更多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王秋杨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她的“行走”,也多与慈善有关。2003年,她向西藏阿里地区捐款1000万元,修建了四所苹果小学,创办了“苹果教育基金”,此后她每年都捐助500万元,启动了阿里“赤脚医生”工程。藏文名字“岗措”的王秋杨,总说自己前世是藏族人,对这片土地投入再多,她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高山、顶峰、荒原、大漠、极地……所有这些永远在召唤着王秋杨,让她一次次地出发,一次次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有许多人曾经问过王秋杨,为什么要登山。以前她总回答:“最好的答案前人已经说出了,因为‘山在那里’。”而现在,她觉得,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就像人类为什么要仰望天空,为什么要思索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样。对王秋杨来说,为什么要登山,是因为山,和山所代表的大自然,已经在她的心里,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
王秋扬当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当年的她有一个不小的理想,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预算做了50万,可谁肯给她50万拍电影呢?她不甘心,一狠心辞掉了人人羡慕的文工团的工作,下海挣钱。她从业务员开始做起,四处奔波,谈生意,写方案,见客户。当时的王秋扬很倔强,她虽然对钱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她认定的项目,都竭尽全力去做。几经波折后,她终于在房地产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她在北京建的楼盘正式开始发售时,这个项目结束时,她已经拥有可以拍100部电影的钱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