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是张家界“三千奇峰”中的一座,垂直高度约150米。
1月25日,当地村民在挂牌,指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位置。
1月25日,张家界“南天一柱”正式被更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据了解,电影《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中的大量原型来源于张家界群山,其中“南天一柱”图片就成为“哈利路亚山”即悬浮山的原型。
“南天一柱”因其独特的峰体造型、切割明显的垂直节理,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乾坤柱”。无论称做“南天一柱”还是“乾坤柱”,都相当传神和贴切地表现出该峰的雄奇卓然气势,有时甚至觉得,除了这两个名字,还真找不出更为合适的名字。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将一座山峰称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无论如何都感到拗口和别扭。更主要的是,从美学心理上讲,如此称谓将彻底让人失去对该山峰的雄奇想象和心理期待,尤其对那些尚未到过张家界和没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来说,听到此洋称谓后更是一头雾水。
张家界的中国元素远远多于世界元素。对于它的称谓,应该首先突出中国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离开了中国的地域文化特色来强调景区的世界性,这只能是虚妄的浮躁心理的表现。既然“南天一柱”可以改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那么张家界是否也可以改为“《阿凡达》潘多拉星球”?这样一来,是不是更说明张家界“已经走向世界”了?
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文化不自信,正像有些品牌要注册洋名、一些电影一定要争取个“国际大奖”一样,这种文化心态恰恰表明,自己其实并未走向世界。因为它正在丢弃最重要的、属于自己民族的东西,而文化的规律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沈阳晚报 辛木)
改名是对文化遗产的不自信
电影《非诚勿扰》公映后,我家边上的西溪湿地一下子热闹起来。经常带小孩到那里玩,有段时间人流稀少,淡出好多鸟来。葛优吟出“西溪,且留下”后,天南海北的游客便着了魔般地哗啦啦涌向景点,而且大多朝着一个方向去———景区特意制作了导向牌,上书“非诚勿扰拍摄点”。
大概受了同样的刺激,张家界干脆把武陵源景区里的“南天一柱”正式更名为“哈利路亚山”。据说,这座又名“乾坤柱”的山峰,便是电影《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哈利路亚山的原型。这部电影正在热映,有好多游客赶往张家界争睹悬浮山风采,因此才有改名一说。
不太明白,《阿凡达》里的哈利路亚山是悬浮的,可现实版的哈利路亚山会飞起来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把地球改名为潘多拉星也绝无希望。既然如此,景区凭什么认为改换门庭之后,游客就肯吃这一套?是否真的有游客冲着这点前往且不提,景区人员称,此举“顺应了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显然单方面代表了民意,不足为证。依我看,这不过是管理者拍拍脑袋作出的决策,就别赖在广大游客头上了。
这么一来的后果,就是这个景区把自己当作道具给贱卖了。这和西溪湿地又有明显的不同,西溪湿地那是借电影给自己打广告,张家界却把自己景区的命运打包卖给电影,顺带还帮电影做了推广。以后,游客一到这个景区恐怕只会说:瞧,这就是《阿凡达》的拍摄素材。张家界原本就很出名,结果沦为这般下场,实在是不划算。由此可见,关起门来决策是件多么愚蠢的事。
当然,这件蠢事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可能还是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不自信、不敬畏的心态。天生万物本无名,叫南天一柱也好,乾坤柱也罢,这都是后人给起的名。可这样叫大家都习惯了,已经成了文化传统,也就没必要瞎折腾。再说了,凡事也得讲究章法,不可乱了套。这个章法,在这里就叫做尊重传统。什么叫传统,无非是敬畏历史,不乱搞。而景区管理者把本来颇为形象的“南天一柱”,涂鸦般地弄成了不伦不类的电影场景,无疑就是瞎折腾。
还不能不提一点,“哈利路亚”其实是“你们要赞美主”的意思。别看电影里就随便这么一起名,这里头可是大有讲究。却不知道景区管理者在更名仪式上对现场群众是怎么解释的,但愿以后一提起来,相关人等可别汗流浃背就成。(新京报 魏英杰)
无知无畏 为了赚钱有奶便是娘
去过张家界的朋友都会为“南天一柱”的绝伦惊险、直插云霄而惊叹不已,“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山出落得挺拔峻峭,“南天一柱”的命名形象、直观、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此山的独特形态和险峻特色。“南天”隐隐还会让人想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南天门”,平添了很多浪漫和神秘色彩,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这个名字是谁起的,我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经过时间的选择和沉淀,最后代表了一种令人赞叹的景致。张家界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与这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密不可分。
决策者的决策胆量够大,思想也够先进,借助《阿凡达》的影响,扩大张家界的知名度,以为只此一条理由就可以立稳脚跟了。但实际上,其中的逻辑实在让人不敢苟同。援引一部电影之创造改个名就是走向世界啦,那么其他地方的旅游景点也要赶超啊,不能落后啊,干脆都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世界算了,反正依主持这项工作的人说,改景点名不需要到政府机关登记,既简单又方便,谁不干谁傻。
真是这样吗?“哈利路亚”这名字充满典型的欧洲味道,美当然美,但与“南天一柱”相比,原有的形象荡然无存,截断了想象的空间,丢失了传统特色,更令人疑惑的是,“哈利路亚”的意思是“赞美耶和华”,生生将张家界跟西方神性攀上了关系,这种执行的逻辑堪称混乱。决策人虽有足够大的决策力,但决策越大胆,越会给文化和世界遗产增添硬伤,无知无畏,弄巧成拙,大大降低了文化品位。
这些年,名人效应、出名效应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有人打出“李白故里”,就有人打出“潘金莲之乡”,更有甚者,还有人准备打出“孙悟空故乡”的噱头。为了出名,为了赚钱,有些人“有奶便是娘”,似乎已经丧失了应有的文化尊严和知识判断,他们真的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么?
由此我想到了牛津大学的名字来历。“津”意为渡口,泰晤士河和柴威尔河在此会合,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即可涉水而过,牛津由此得名。这名字不但陈旧,还非常土气。要是换在我们这里,不知道会将名字折腾多少次。可名字仅仅是一个象征符号,虽然牛津大学培养了很多世界名人伟人,牛津大学的名字却沿用至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厚重反倒成了教育文化的重要构成。这种从容、自信、镇定和独立的品性,我们怎么就这么看不起。(长江日报 刘克梅)
是攀附心理下的“蛋”
人怕出名猪怕壮,景区却总愁自己不愠不火,赶时髦改个缠舌绕口的洋名字,图的就是一个“红”字。名字响当当,名气自然也跟着直线上升,天下熙熙皆为此来,天下攘攘皆为此往,游客纷至沓来,票价势必也就水涨船高了。个中的如意算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尽管景区负责人否认改名是“崇洋媚外”的做法,而是“顺应了心声”。不过,其中有多少“被心声”、“被民意”的成分公众不得而知。笔者注意到,针对张家界景区改名一事湖南本地的红网以及北京的环球网同时做了网络调查,其中持反对态度者均占绝大多数,分别为70.94%和91.9%,而表示支持的仅为20.63%和5.1%。网友的态度与所谓的“土著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心声”差别之大堪称迥异,不知道这样的“心声”到底是谁在代为发声。当然,土著居民作何感想一时半会确实“无从考证”,但不可思议的是,难道网友都从张家界的“广大游客”名单中除名了吗,不然他们的意见咋都被“屏蔽”了呢?
一部电影火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却也想跟着“鸡犬升天”,这若不是攀龙附凤,又该如何解释。早不改名晚不改名,“哈利路亚山”天下皆知时就旋即打出同样的招牌,不叫人浮想联翩也难。诚然,《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与张家界的“南天一柱”有一定渊源,但电影作品的素材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如果能沾上点边就煞有介事更名换姓,那么想必都可以给我们生活中很多大城小镇、名山大川取一个影视剧里的“艺名”了。
还记得,在周正龙声称发现“华南虎”之后,陕西镇坪县街头就立马矗立起一个巨幅广告牌——“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可孰料当“周老虎”被证实是纸老虎时,此广告牌也悄然下撤,网友调侃称“借虎照,促旅游,太心急”。的确如此,生活中太多事例颇具戏剧性,就如常贵田、王佩元合说的相声《攀龙附凤》所影射的现实一样。笔者以为,若攀附思想不有所改变,别说攀老虎附电影,指不定哪天还会打上国内外明星名人的主意,譬如,迈克尔·杰克逊山、成龙潭,周星驰车,什么什么的。(红网 周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