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曾率全杭州官员考察杜拜
2010年1月20日下午,杭州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宣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免去王国平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职务。坊间传闻已久的杭州官场人事变动得到了确认。
2007年2月10日,我就曾经写过一些如何评价王国平的文字,因为坊间那时候盛传主政杭州多年的王国平要调走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接下来的杭州市党大会召开,坊间传的有鼻子有眼的政治八卦没有变现,王国平依然是权倾一时的“王太守”。那些文字自然也就按下没有公开。
在当下的政治结构下,政治无规,官场无常,官员任期制本来就是泥团,党代会象模象样的选举程序并不能保证政治职位的效期,而象王国平这样在一个职位上长期任职的现象也并不多见。坊间以前传闻,王国平多次婉拒异地任职,而一心一意的经营杭州。事实上,从2000年王国平开始担任杭州市委书记以来,王一直以其强势的作风,主导着杭州的城市变迁。作为对比,在其任上先后有4任市长,但是杭州市民大多对市长印象模糊,说最近十年,杭州事实上处在王国平时代,大概符合公众感受。
作为一个杭州市民,多少直接间接感受到作为公仆长的"王书记"在杭州的作为,在王终于离任,王国平时代结束之际,给王国平做个简单的不太全面的评价----也许为时过早,但是想必是无伤大雅的。
那么如何评价王国平这些年苦心经营杭州的“政绩”呢?也许首先可以参照下官方版本。但是遗憾的是,截至目前为止,官方评价还不得而知。如果王国平的离职是政治妥协而非腐败引发的,那么下列措辞大概是可以想象的:经济发展迅速,政治稳定,杭州城市形象更加突出,从动漫科技,到休闲旅游,从投资环境到经营城市,王国平带领杭州走向了一个新台阶。的确这些年来,杭州城市外表更加光鲜,马路平整,人均GDP,幸福指数等等各种统计数字似乎在国内的城市中都名列前茅。
问题是官方评价体系太公式化,而且往往根据政治需要,有选择性的突出成绩,掩盖问题,因此官方评价体系公信力越来越低。对于民众来说,这种评价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个体感觉基本没有关联,他们不会因此买帐。在权力斗争中,这种评价体系的"积极肯定"本身也未必是相关官员的政治护身符。上海的陈良宇,青岛的杜世成想必都曾经多次受用过这些媚俗的政绩肯定。
与官方评价体系相对应的是民间评价体系,或者说是社会评价体系。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上官员是对上级负责,地方民众利益及其相关评价并不占有多少权重,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有基本政治素质的官员是重视辖地民众的评价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反映的都是这个道理。政治的本意就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首先是当地的公共事务,这也表明当地民众其实是官员业绩的最重要的评判者。而让人悲哀的是,恰恰在这点上,民间评价体系面临信息的匮乏,表达的限制和评价的无效等多重困境。信息的匮乏指的是市民(或者说是主人)其实对官员的业绩 ----干了或者没干什么知道的非常有限,而表达的限制自然指的是手段和渠道的缺乏,评价的无效指的是既有的政治游戏规则并尊重民间的评判结果。一个民怨沸腾的官员可以节节升迁,而一个民望不错的官员可以瞬间出局。简单的说,自由媒体,政治竞争,民主选票三者的缺席使得民间政治评价体系事实上被废黜。
不过,没有一个正式的民间评价体系,并不意味着民间就没有声音。制度化的渠道被堵死,那么非制度化的表达自然粉墨登场。这种民间的声音散落在街头巷尾,散落在茶余饭后,散落在流言蜚语里。
我曾经有意就如何评价王国平这个问题随机询问了见到的出租车司机,市民,企业员工,公务员,大学教授等等,我发现,几乎每个人的评价都会首先指向道德操守问题,关于王国平这方面的传闻也传的神乎其神。也许很多官员会对这种泛滥的道德指控感到委屈,但是这是制度性腐败必然带来的公众感受。不管有没有依据,民众的直觉就是“无官不贪”。
而真正回到“政绩”层面,公众对于王国平时代杭州城市形象的提升,诸多公共服务的质量,赞许的不在少数。这其中,西湖改造工程,商务环境的改善,城市形象的提升,是公众经常会提到的政绩要点。而对于王国平的负面评价,则集中在高房价和城市交通方面。在王主政的十年,政府大发土地财,杭州房价疯涨,目前是国内均价最高的城市之一。在高房价下,中下层民众民生艰难,自然滋生无数怨言。而最近数年,城市交通也日益拥堵,行路难成为民愤焦点之一。不过,公平的说,在当下的财政制度下,地方政府炒地有其必然性,杭州只不过在这方面更为突出而已,毕竟无数的市政工程依赖土地出让金来埋单。而行路难则反应了社会管理者对交通发展缺乏前瞻性----这点,在全国城市中,又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因此,简单的说,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杭州市民对于王国平的评价,是有相当争议的,不同群体对其的评价可能大相径庭。以我个人接触面来说,我觉得对于王国平的强势,实干,公众的认同程度比较高。起码和其前任相比,更多的人会认同王。当然,在王主政下,那些权益得到严重侵害的城市被拆迁群体,失地农民等群体则对王国平充满了厌恶,准备放鞭炮庆祝王国平离任的大有人在。
如同前文提到的那样,要真正公正的评价王国平给杭州留下的“印记”,得到一个严肃的有公信力的结论,需要更多的信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更需要一个有效的意见综合机制。然而,新桃换旧符,新上任的书记很快将占据新闻头条,王国平的光芒渐渐消隐,也许很快就没有多少人会关心王书记给杭州留下的遗产了。
写到这里,不妨提及通过王国平身上彰显出来的当下政治结构下地方治理的一个困境----这对于地方领导人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悖论。客观的说,一个强势地方领导人可以让地方事务获得更多的权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地方政治空心化的倾向,强势地方官员的崛起是对遥远而不当的中央权力的消解,强势领导人通过权力和政策博弈,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获得了必要的空间。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紧跟中央的,政治正确的地方领导人往往是地方的灾难。但是缺乏民众监督的没有规则约束的地方强势权力同样可以对地方经济社会生态造成伤害。权力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在所谓的政绩冲动之下,王主政多年,在拓展地方政治空间,强化地方政治的主体性方面,可圈可点(这方面的典型是杭州非典应急措施,楼市救市政策等等);但是王大力搞城市建设,改造旧有城市格局,必然会透支地方财政能力,侵害原有利益格局,从而给杭州长期发展留下隐患,也给自己树下诸多政治对手。因此,上述对王国平的有争议的和分裂的评价后面,不仅仅是王个人的政治行为导致的,很大程度上,也是当下政治结构权力配置失当导致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