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中国年轻人 正为高房价焦虑

www.sinoca.com 2009-12-12  联合早报


  换用老百姓的语言说,一线城市里的房价,普通人可能“两辈子都挣不出来”。以北京为例,11月份北京10家重点房地产经纪公司的二手房成交量比上月增加79.4%,成交套数和增幅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大城市房价的狂涨态势,正成为年轻人集体焦虑的来源。曾经热络一时的间谍电视连续剧,最近被直面现实的时代剧所取代,是购房焦虑感上升的信号。

  眼下最受热议的电视剧《蜗居》,被形容为“反映出老百姓的心声”。也有人形容,在社会怨气随房价节节攀高时,《蜗居》好比火上浇油。尽管广电总局在一些电视台对此剧下了“停播”令,却不能影响它在网上的火热下载率。

  与此同时,冰冷的房价指数,则印证电视剧里描写的情况并非没有依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1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与10月份的3.9%同比涨幅相比,涨幅扩大1.8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中国房价连续第6个月上涨,而且也是自2008年7月以来最大的单月同比上涨指数。

  进行前后两个月比较,11月房价比10月涨了1.2%,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

  新建住宅的价格涨幅更高,11月同比上涨了6.2%,与10月相比上涨了1.5%。

  如果将房价与居民收入做比较,居民购房压力显得更为醒目。

  85%家庭没购买住宅能力

  社科院上周发表的《经济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将达到8.3,即是说房贷等于一个三口之家城镇居民年收入的8.3倍,这远远超过6至7倍的合理区间,而且说明居民购买住房已经非常困难,房价存在泡沫成分。

  如果把需要往城镇转移的农民也统计在内,85%的家庭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

  换用老百姓的语言说,一线城市里的房价,普通人可能“两辈子都挣不出来”。以北京为例,央视不久前做的调查节目发现,11月份,北京10家重点房地产经纪公司的二手房成交量比上月增加79.4%,成交套数和增幅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二手房均价在11月下旬攀升到了每平方米1万3112元(人民币,下同,约2674新元)的水平,100万人民币以下的二手房已经很难找到了。

  与动辄上百万的房价相比,2008年北京居民人均年收入为2万4725元。

  进入2009年底,中国经济回暖的时候,国家领导人终于较明确地将抑制房价列入工作日程。本月8日闭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要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房。隔天,国务院宣布将个人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期,从两年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前规定的五年。

  这是当局释出的第一个抑制购房投机的信号,此举预示了更多抑制房价的组合拳即将出台。

  不过,对于这些抑制房价措施究竟能产生什么效果,观察者一般不表乐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受访时表示,房地产市场比较复杂,明年房价的高低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存在许多难以判断的因素。

  更有不少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结构的弊端,以及地方政府现行的土地财政模式才是房价屡抑屡涨的症结。

  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国民生产总值的10%。在地方上,卖地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内多个城市里,土地财政占地方政府收入的30%,个别城市甚至高达70%至80%。

  改革土地财政模式

  独立评论人蒋兆勇对本报分析说,除非改革土地财政模式,否则房价猛涨走势不可能改变。

  “它(地方政府)根本不会真心去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他一天在说降价的同时,也在起哄炒高地价。”

  因房价高企所造成的生活成本提高,也在侵蚀年轻人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希望。

  蒋兆勇比喻说,一个人即使是在隧洞里,只要仍看得到隧道尽头的亮光,就能够坚持前进。但在高房价的压力下,大量“80后”年轻人成了房奴,一下子都栽到了地洞里。

  年轻人对前景的无望感,正在埋下社会稳定隐患、缔造社会运动的动员力。

  他说:“一场社会运动发生前,要用什么口号去动员群众是很难的,大多数人是简单的搭便车心理,即‘我也不领头参与,你闹成功的好处我再分一份’。但是恰恰房价导致的社会不满,这种不满可以构成社会的基础性情绪,引发全社会的动员。”(韩咏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湖南安化一村民开枪纵火 致12人死2人重伤(图)
下一篇:胶水糊桥 良心裂缝用啥粘?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