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巴结领导的人”确实应该重视。古往今来,官场之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或不善言辞,或不喜溜须拍马,或与上级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他们,未必没有才干,甚至品行超过其他人。
遗憾的是,在一个官员热衷“被巴结”的官场氛围中,这样的公务员似乎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乎,溜须拍马、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成了常态,公务员们则个个成了阿谀奉承、虚与委蛇的高手。
“巴结”是个贬义词。但在一些官员眼里,这些行为不叫“巴结”,而叫“服从上级”。这当然是不合适的。“巴结”是无条件的、放下尊严的、公私不分的;“服从上级”则是就事论事、在职责范围之内的。
正因“巴结”与“服从上级”的区分不易,使得“要重视不巴结领导的人”,成了一道难题。是啊,一个“不巴结领导的人”也可能是一个“不服从上级的人”。因此,要使溜须拍马的无能之辈没有市场,除了纠正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之外,关键是要有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干部选拔上不能由“一把手”说了算。
原个旧市建设局局长贪污受贿上千万。法庭上,吴会祥语出惊人:“钱不是送给我的,是送给局长这个位子的。”这是一句大实话。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哥巴结的不是领导,是权力。
不巴结领导,日子不好过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巴结风盛,主要是因为在上面的人喜欢这口。有官员说过,现在提拔干部,要三分之一能干的,三分之一听话的,三分之一拍马屁的。否则,咱们当干部,图什么?这真是大实话。听话的,其实也未必就不拍马屁,只是没有那些专门拍马的人拍的好,技术含量高而已。所以,提拔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要巴结自己的。至于为什么还得提三分之一能干的,那是因为还得有政绩考核。光养一帮吃饭喝酒拍马屁的,到时候事干不出来,也是麻烦。
但是,据我所知,那些所谓能干的人,看在干事的面上,马屁功夫可以差点,但如果“居功自傲”,或者恃才傲物,那么,或早或晚,官都干不长。
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种古来就被证实为真理的话,大概领导们早就忘在爪哇国里了。谁要是敢逆他之耳,不说让你没耳,也差不多。这些年,即使喜欢皇帝,领导们也喜欢清朝的皇帝,威风大,派头足,关键是,下面绝对没有像海瑞那样抬着棺材犯颜上奏的臣子。以人为镜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就被清朝的康熙乾隆取而代之,今天的千古一帝,不是三皇五帝,也不是从来公认的贤君汉文帝和唐太宗,而是康熙乾隆。于是乎,这些年,官威官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境界。好些单位的领导,已经不能容忍手下有人对他没有敬畏之心,他必须是绝对的权威,连副手,都得对他毕恭毕敬。否则,日子就不好过。(刘义昆 张鸣)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