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反腐干将,曾主抓郑筱萸案、三鹿毒奶粉案等要案
●他是中国作协会员,曾出版《专案组长》《纪委专案》等小说
●他是热播电视剧《沉浮》《绝胜天良》《大爱无情》等的编剧
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资料图片
崔海容的个人网站“海容在线”截图。 到今天,崔海容任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整整50天了。
但一向低调的崔海容并不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内,于是,我们试图通过另一种途径,探查作家和编剧“海容”,来诠释这个质朴的农家子弟和浪漫的纪检高官。
崔海容是谁?
国家反腐高官 官场小说作家
崔海容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大多数社会公众来说,这次履新之前,崔海容的名字并不为人熟悉。
在成立两年零一个星期之后,国家预防腐败局终于迎来首任专职副局长崔海容。9月2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一消息。
就在同一天,宣布这一任命前,崔海容仍以中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简称中纪委四室)主任身份,出席了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传达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门会议。
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并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在监察部加挂牌子,负责全国的预防腐败工作。
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由监察部部长兼任,首任局长是马;副局长设两位,其中一位由监察部副部长兼任,现任兼职副局长是屈万祥,另设一位副部长级专职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副局长的位子空了两年多。
曾任职中纪委四室 抓的都是大案要案
官方公布的简历显示,崔海容是安徽怀远人,今年55岁。他18岁参军,22岁时入党;退役后在林场当了三年副场长;25岁时在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曾当了一年中学教师;后就职于银川市人事局;30岁时开始从事纪检工作,在地方任职至宁夏自治区纪委秘书长;42岁时进中纪委,曾任北戴河培训中心主任;在任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之前,他的职务是中纪委四室主任。
记者注意到,就在宣布履新前,崔海容仍以中纪委四室主任身份,出席了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传达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门会议。
官方信息背后的隐含意味值得注意:他曾任职的中纪委四室,是一个让众多贪官污吏胆战心惊的地方。
四室是中纪委八大纪检监察室之一。据媒体披露,从第一室到第四室由监察部4位副部长分管,主要负责处理中央各部委副部级以上党员干部的案件。其中,中纪委四室负责指导卫生部、国家药监局、气象局、铁道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民委等单位的纪检工作。
据知情人士介绍,中纪委四室每年查办的案件数量并不多,但“几乎每个案子都是大案要案”。近年来由该室查办或参与查办的案件中,包括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案、首都机场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培英案、铁道部原政治部主任何洪达案、哈尔滨天价医药费案以及三鹿毒奶粉案等。
业余写作20余年 题材多为反腐斗争
除了“官员”身份之外,崔海容还有两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作家和学者。没有几个人知道,原来自己看的热播电视剧《沉浮》,竟然出自中纪委高官之手。
其个人网站“海容在线”介绍,他坚持业余写作20余年,著有政治论著《政治的尊严》,长篇小说《无罪判决》、《专案组长》、《纪委专案》和小说集《高干病房》等;还是长篇电视剧《沉浮》、《绝胜天良》和《大爱无情》及四部短篇电视剧的编剧。从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剧本《红墙》、《爱祭》、《雾舟》分别获黄河十省区第六、七届三等奖。
崔海容著作《政治的尊严》一书,则显示出其学者风格的一面。在书中,崔海容引经据典,通过洋洋洒洒近40万字的篇幅,对古今中外各国与腐败做斗争的历史进行梳理,总结了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警示当政者有目的的预防危害政治的行为,谨慎莅任,是政治家的当务之急,被称为“崇高政治的尊严之作”。
在字里行间写官场小说、电视剧本和学术专著,又是中国现实中反腐败部门的高官,这样的人,少见!
从查办案件的幕后走向国家预防腐败局的前台,在国人激浊扬清的殷殷厚望中进入公众视野的崔海容,会带给社会什么?
朋友眼中的崔海容
两大反腐手段在郑筱萸案中展奇效
知情者:他“特别强调制度反腐”
谈起崔海容,多名知情者不约而同提到,他“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特别强调制度反腐”。
崔海容任四室主任期间,尤其看重通过查办案件发现行政管理方面的漏洞并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发挥完善制度的功能。
三鹿奶粉案发生后,中纪委、监察部在调查有关部门时发现,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界定不清,导致对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认定、追究存在困难。
“有的部门认为自己责任不大甚至没有直接责任,特别是在关于处分具体责任人员时,分歧和争议就更大了。”知情者透露,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交换意见,中纪委四室坚持“以制度说话”:按照事件发生前的监管体制和规定,各有关部门均负有不同程度的监管不力责任。“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都可以避免事件的发生或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所以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等文件,这些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是明确的。”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此前的郑筱萸案中。据一位知情者介绍,在调查郑筱萸案初期,他们发现药品生产造假现象严重。为此,中纪委驻国家药监局纪检组和监察局建议,对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及换发药品批准文号进行专项清查。国务院批准后,监察部牵头、国家药监局配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对15.4万个国药准字号药品进行清理检查。调查后期,针对当时国家药监局存在对药品审批权力监管不严、制度规范严重缺失等情形,又明确提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采用在政府主导下的招投标;强化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严格审批程序,扩大行政审批的透明度。
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 这一传统已带到了新岗位
崔海容把“以制度说话”这一传统带到了新的岗位。今年10月20日,第二届中华廉洁文化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县举行,崔海容讲话时指出,“廉洁文化应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以推动有效预防腐败为主要目标”,“群众中蕴藏着反腐败的积极性,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该正确对待并加以引导,将其中好的做法、优秀成果用在教育、监督、改革和制度创新当中去。”
查办郑筱萸案时“擒贼擒王”
中国的反腐败工作历来重视教育和预防的作用。
“在办案过程中重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社会效果往往比较不错。”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崔海容主管四室期间,在查办郑筱萸案过程中,这一招曾收到奇效。
“郑筱萸案件调查初期,国家药监局多名干部涉嫌受贿的线索被掌握。”知情人士称,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涉案金额较大的曹文庄等3人移送检察机关处理,对其余涉案人员则由中纪委驻国家药监局纪检组进行谈话教育,“在严惩主要涉案人员的威慑和宽严相济政策的感召下,这些人员均承认了受贿事实,并主动退回赃款。”
2007年7月,中央国家机关案件检查业务培训班在北戴河培训中心开班,时任中纪委四室主任的崔海容,亲自为130余名纪检干部授课。据与会的学员讲,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并以此来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是其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本报记者了解,通过办案进行教育的方式还有多种:一是利用警示教育片进行宣传教育,郑筱萸、李培英案办结后制作了警示教育片《难逃其咎―――郑筱萸受贿渎职案警示录》、《国门惩腐―――李培英贪污受贿案警示录》,使广大党员干部看到腐败行为付出的沉痛代价;二是编写《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剖析郑筱萸、李培英等人腐败蜕变的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揭示用人机制、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崔海容的自我剖析
用诗性的语言阐述政治与反腐
从农民之子到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对政治和政治家的认识,有自己的观点。在他的著作中,崔海容用诗性的语言阐述着自己对所从事事业的认知和判断:
“政治是一项非常崇高的职业,是由一大批具有崇高品性的人去从事,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政治的品性和品质,决定了政治家的心灵必须具有崇高的思想、纯正的情感和矢志不渝的信念;政治家必然归属于历史奴隶的地位,因为他是现实的孩子,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为历史创建未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部落的未来。社会进步,民众的愿景都寄予政治家的肩上。政治的尊严也由此在人类进步的长河中蹒跚并坚挺地耸立了起来”;
“政治的品质由于长期被错误的政治原则所误解、所玷污,政治的崇高由于长期被投机的政客们所扭曲、所利用,甚至将政治变成说谎与欺诈的工具,变成抢夺与压迫的霸术,变成邪恶规范的误导与陷阱,变成不良榜样与道德的堕落”;
“腐败与权力是一对永不衰老的情侣,政治也因这对情侣而变得美丽,这是历史博弈的结果”,“人类社会最大的犯罪是由政治野心而导致的争权夺利,并由此煽动起的人们之间的仇恨所产生的罪恶,其中权力贪婪而掠夺公众财富给民众造成的伤害是对政治崇高的慢性残杀。由此,人类所期盼免除苦难与不幸的愿景才遥遥无期,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健康与福祉才会蹒跚不前。”
“我们现在仍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能作为绝对正确或绝对完整被大众接受的时代。尤其全球经济一体化后,商业化的程度越来越侵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属于政治范畴的公共领域管理的衰落也越来越使政治理智陷入了一种无法超越的困境”;
尽管如此,崔海容对未来仍充满希望:“继往开来,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担心或否定政治不良现实的存在,但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并理性地、脚踏实地对权力腐败进行坚决的反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从历史的或现实的角度点亮一根蜡烛虽属不易,但去探索、去研究、去做,应该说是对人类心灵的纯净之潭、智慧之光的歌唱。由此,我感谢我所服务的政党和政府,让我有机会为我所热爱的事业尽一份天职,更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及我的家人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服务于我所忠诚并热爱的民众。”
铁腕柔情
崔海容也曾三次“收礼”
铁面人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崔海容也不例外。
“对我这样一个承担了些许公众利益的人来说,想给我送礼的或给我送礼的人确实不在少数,但送礼的含意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责任,一种无休止的索取。”在他的著作《政治的尊严》一书中,崔海容写道。不过尽管如此,仍有三次“送礼”令崔海容感动。
第一次是刚参加工作后回乡探亲返程时,邻居送了4个鸡蛋,令崔海容“一阵颤栗”,崔海容对家和乡亲们的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第二次是在中学任教时的端午节晌午,几个小女生每人拿出两颗粽子,捧到了他的面前。许多年后,崔海容还念念不忘。
第三次是在崔海容任北戴河培训中心主任时。一个春日午后,崔海容偶遇席地喝酒的民工;当他走过时,一个民工快速站起,并双手捧起铺在地面衣服上的花生,恭敬地送到他的面前,非要让他收下不可。民工对他说:“来院子里干活的都在说你是个好人,如果不收下这点心意,那就是看不起咱们农民。”听到这话崔海容只得接过一大捧花生,将多半放回原处,留十多颗全当心意。民工见收下了他的花生,高兴地对同伴说:“这是这个院子里最大的官,比咱们市长还大。”
“礼品在现今的社会里类似于一捧花生的事已经不多见了,尤其在价值越来越平面化的现实面前,真诚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和理想,甚至一种说法。”回忆往事,崔海容仍念念不忘:“我喜欢那十几颗花生,它可以让我在与人的交往中也会有‘呼吸湖光饮山绿’的感觉,如果能把品味人生也如同品味‘海天无形情自媚,浪涛有声韵已澜’的自然,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致……”
声音
“崔海容务实、宽容、鼓励创新……工作思路比较灵活,因为信任,他放权给办案人员;如果出了差错,领导批评下来,他总是先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然后鼓励年轻人不要背上包袱。”
―――一位知情者这样评价他
“人类历史因政治和利益争夺的残酷,而变得非理性,甚至龌龊与肮脏。人类历史也因文化的心灵变得纯洁而美丽。沉疴黑暗,追逐光明,激扬善良,这是人类心性的宽容,是心灵生活对美的不倦索求。多一份宽容,人类生命就多几缕阳光;多一份宽容,人类心性就增添无尽自由;多一份宽容,社会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多一份宽容,生命也才有延续之美。”
―――崔海容的文章中展现浪漫情怀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