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摄影师:镜头下的污染没有变,人却已经死了(组图)

www.sinoca.com 2009-11-09  青年周末


  “这个人还活着,这个已经死了,那个也死了。这个人前两次我去拍的时候都还活着,第三次再去,死了。”卢广指着他拍摄照片上一个个灰暗的面孔说。600人的小村子里,每年约20个人被癌症夺走生命。村边的小河是条五彩的排污沟。

  从2005年至今,卢广走遍中国七大河流中的一半,追踪污染的来源。他拍摄的照片,获得今年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中国的摄影师获得了纪实摄影的最高荣誉。污染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不再是一国一地的事情,而关乎每个人生存的地球。
  

图1:河南省舞钢市洪河边的马庄村,58岁的马海朋2006年患胃癌,不能下地干活,每天必须吃药,不吃药胃疼痛难忍。卢广说,“他就躺在那里睡,正面我也拍了,我转过来到被子后面,刚好一只猫跑进了镜头。”

  “看到图片,我哭了”

  10月23日,某网站报道了《中国摄影家卢广获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大奖》的消息。第一个看完图片的网友留下了这句话。

  10月14日,浙江自由摄影家卢广在美国纽约拿到了一张3万美元奖金的支票。美国尤金 ・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基金用这笔钱来支持他为关注环保事业做出的努力,并鼓励他继续拍下去。

  从1995年起,卢广开始拍摄“小煤窑”。2005年,当他“故地重拍”的时候,发现小煤窑已经关闭整治的所剩无几。他坐着租来的车返程,却在沿途发现了一个新的拍摄项目:“奇怪!草原被浓浓的烟笼罩着,烟雾里是连片的工厂,大烟囱吐着黄烟。”从那以后,他决定拍污染。

  10月30日,卢广从纽约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记者在他潘家园的家中见到他。穿的衣服跟在纽约上台领奖时没什么两样,土黄色的夹克衫。双眼通红。客厅里摆了三台电脑,妻子徐小莉正在电脑前忙碌,她是他的助理、翻译、办公室主任。屋里的洗衣机传来轰鸣声。

  5年间,数万张关于污染的照片。他从这些照片中选出了40张,送去参加尤金・史密斯奖。这些图片在媒体上发表,在网上传播,还被邮寄到国家环保部,引起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创立于1980年的这个人道主义摄影奖,以摄影家尤金・史密斯的名字命名。每年资助在纪实摄影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是目前世界摄影界中最权威、严肃的奖项之一。卖淫、种族歧视、毒瘾、无家可归、贫困以及艾滋病和非法移民等社会题材的拍摄者都曾得到过数万美元的奖金。

  卢广带去的40张照片中一共出现了12个中国省份的名字。就像一根根钢针,插在每个地方的人心里。

  从2008年至今,他重点拍摄了黄海海岸、长江两岸化工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中部地区河南、山西因污染引起的癌症高发区和缺陷畸形儿出生率增长的地区。

  沿海地区的污水排放管、内地的采矿场、被烟尘和工业肥料污染的农村、因为污染引起 “怪病”的癌症村……卢广每天都在跟媒体记者讲这些黑镜头背后的故事,但是他特别想带着记者们把这些地方都走一遍,看看是什么弄黑了他的镜头。“以前在癌症高发病地区,都是一个村、一个村出现的,现在变成了整个的流域。触目惊心,不可想象。”

  最早卢广是从网上一条消息中,看到河南某地的一个村庄被污染的情况。随即前往当地。他顺着河流一直往上游走,走到头,再折返回来,沿着污水,径直南下走到了淮河。

  别的记者采访三五天, 卢广得花好几个月。妻子徐小莉十多年来早已适应他的工作节奏:回家就是整理照片,完事之后,再次出发。

  在40张照片中,河南舞钢市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卢广前后去了三次,今年是从周口开始,沿路寻找各种污染的地区。

  除了背着相机和浙江口音之外,这个人出现在河边、地头的时候,跟当地村民看上去没什么两样。村里人愿意带着他去找那些排污沟渠和喷着巨龙一样浓烟的大烟囱。他们把他看作改变的希望。

  有一张照片(见封面图),在暗色的水平面上,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在汩汩地冒黄水。卢广第一次去的时候,只找到了隐藏在茭白和芦苇丛中的污水管道,周围农民在附近抓鱼。卢广对着记者比了比膝盖:“我沿着管道一直走,水都这么深了,还没看到头。我问当地人,管道在哪里啊?很多人就一起指给我看,喏,就在那里了!” 顺着指引,趟了一身泥的卢广看到黄色的水柱在远远的水里冒泡。那么远,怎么进去啊?他招呼江里正在拉网的渔船。卢广招呼船家把他摇到冒黄水的地方,“你能不能过来,我给你钱,我走不进去了!”他爬上船。

  船家逆着风摇了半个小时,快到冒水的地方了,突然水不冒了,摇了几下,又开始冒水,再往前近一点,又不冒了。到了冒水口附近,他们等了一个小时,还是不见冒水,过了一阵,涨潮了,排水口被淹没,只好返回。

  卢广为了这个隐藏在离岸边1500米远的排水管,在村子里等了两天,偏巧一直下雨,没办法,先去别的地方吧。等两天之后天气转晴,他又返回到江边,打电话联系上次的船家。一大早7点钟坐着小船向排污管前进了。这次风平浪静,15分钟找到了“黄水泉”,卢广拍了足足一个小时,直到排污停止。

  “后来我问当地群众,他们都说习惯了,也没办法。”他手指着照片中天际线的位置:“这些地方全是国外的大厂,美国和德国的,他们并不是不处理污水,有时候污水需要处理好几次,但他们简单处理之后就直接排放了。”

  即便是同一个地方,每次经过时,他都要拍下一张照片,要留下证据。“某年某月某日,是这样的;某年某月某日,情况是这样的,免得人家说正好我来那天,被我赶巧了。”

  黑镜头里的污染不见改变,镜头里的人已经一个个离世。

  “在河南洪河拍癌症病人,那种痛苦啊,真难受。女人(指记者,编者注)你根本不要想进去,那是难以想象的。有个人的妻子得了癌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疼得直叫唤,哎呀呀,救救我,我还想治疗啊。可是家里人已经放弃了,治不好。”没法拍片,卢广说只能随便摁几下快门,放下200元钱,让家人给她买杜冷丁。

  他一边跟记者说话,一边用手轻点鼠标,一张张灰暗扭曲的脸孔闪过,“这个人,还活着;这个,死了;这个,也死了;这个,前两次去拍的时候都活着,现在死了……”

  一个600口人的小村子, 从2008年到2009年,16个月里死了32个人,80%都是癌症。村民干枯的、青灰色的手在一张纸下密密麻麻写下32个人的名字。卢广的镜头记录了这一时刻。

  一个故事就能说上半天。

  一对新婚的小夫妻。2009年3月份有了孩子,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卢广拍下了小夫妻的甜蜜模样(图2)。父亲脖子上开过刀,肿瘤却又冒出来了。孩子没出生,25岁的年轻爸爸没了。卢广一直拍到了医院。

  16 岁结婚的大姑娘,22岁得病死了。清明节老公公领着孙女给妈妈上坟。卢广跟着去坟地,拍了一路。孩子磕完了头,被老人领着一步步往回走,卢广先退出来,回头,用上长镜头,他们走一步,他拍一张。最后选出一张(图6)拿去跟其他39张照片一起,组成《关注中国污染》组图。

  每次回家,都带回去几千张照片,有的在媒体上发表,有的留给当地村民,让他们告状、反映情况时当材料。

  “我也看到过地方环保部门去查污染的,他们也在拍照、取样。我坐在车上,不下来,看他们去哪儿,他们比我清楚,有的地方我还不知道。我就跟着他,他们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图2:这对夫妻2009年3月刚有了孩子,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卢广拍下了小夫妻的甜蜜模样。父亲脖子上开过刀,肿瘤却又冒出来了。孩子没出生,25岁的年轻父亲死了。
  

图3:村民写下死亡名单,卢广的镜头记录了这一时刻

  每到一地,村民几乎都把这个拿着相机的外来者当作来“救”自己的人,他的镜头里有很多下跪的人。他拍下村民举着诉状的画面,照片被寄给有关部门。后来有人来村民家里查,打开电脑一张张看照片问。谁拍的?不知道。哪里人?不说。来了多少次?总来。叫什么,有电话吗?没有。

  去多了,跟镜头里的村民熟起来,经常有人打电话曝料:三地交界的排污管没人管、上访又失败了、工厂老板去走关系了、排污管过几天又开始排了、搬家离开了污染区,没了土地,只能出去打工了……

  他也曾接到过收买的电话,准备刊登照片的媒体在刊发前把图片撤下来,迫于压力把他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了当地,当地派人打电话:“听说你也挺不容易的,想过来看望你,我们以后资助你……”

  照片还是刊出了,当然是出现在不同的地方。照片流传到网上,最感激的人是村长,“终于让外边人知道了我们这里的情况。”村子里喝了20多年的水,最近几年得病死的人越来越多,村长带着水去市里化验,知道出了问题。卢广每次去,村长都给他喝矿泉水。

  “现在能看到的照片才40张,如果我把每个地方的片子一组一组分开,把文章配发出来,那才是真的震撼。每次拍都非常痛苦,特别是有的地方的污染,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他们喝的都是有毒的水,空气非常呛,风都是臭的。都是难以想象的事。”

  真实的残酷总令人无法接受。有人说卢广靠揭丑取悦外国人。“这些照片,有的给环保部门提供过,有的出现在群众写的抗议材料里。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不是我的东西一定要拿到国外去。这次轰动一是因为获奖,二是因为图片同时在网上传播,如果没有获奖,只是有图片表现,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以前把照片给他们看,都没有用。”

  卢广介绍,尤金・史密斯基金会收集两次照片,第一次看拍的好不好,有没有这样的实力;第二次要看想法,和所做的东西对社会的影响。“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地球变暖的问题,大家都特别关注污染。其实印度污染也很严重,但是没有好的摄影师拍出来。大家认为这组照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就是关于地球的,大家不保护地球,任意污染,最终受到恶果的还是人类。”

  让别人看到批评中国问题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卢广觉得这本身就是进步。“当时可能感觉不好,但是大家都认可了。环保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事。”
  

图4:广东省某河流被污染,村民只好在污水中洗涤
  

图5:黄河边放羊的老汉受不了第三排水沟放出的臭气
  

图6:河南省某村,22岁的朱小燕肚子里长了一个很大的恶性肿瘤,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于2008年7月去世。清明节,4岁的孩子王颖跟爷爷为母亲上坟。
  

图7:山西是中国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缺陷婴儿出生率最高的省份,一对爱心夫妇领养了17个残疾的孩子。
  

图8:江苏某沿海化工园区有一百多家化工厂,有一部分通过排水沟进入大海,有一部分特别浓的污水存放在5个“污水暂存池”。每月二次小潮来时就把“污水暂存池”的污水排入大海

  边缘化的自由摄影师

  与卢广在国际摄影界获得荣誉形成对比的是,国内新闻摄影业内人士对他的不同看法。

  浙江人卢广十几年前爱上摄影,在老家办了个照相馆,后来还自费进北京学习。他的镜头喜欢反映民生社会题材,西部淘金者、吸毒者、艾滋病村、小煤窑、非典、偷猎者都成为他的拍摄对象。不同于一般的记者,他长时间、深入地跟拍社会热点话题,使他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其中包括47届摄影界最高奖项“荷赛”当代热点的一等奖。

  在身边的新闻摄影记者中,随便打听卢广的名字,得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认识:“人品不好”、“爱摆拍”。搜索卢广的名字,在google得到的前几个结果里,就有2008年发生在他和新闻摄影界元老贺延光之间的一场公开的争议。

  贺延光在给卢广的公开信中写道:“我曾经很敬重卢广,我知道他很热爱摄影并为此付出了不少艰辛,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热爱摄影?难道除了得奖,做摄影就没有别的意义了吗?”并且还对卢广拍摄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提出了质疑,“如一个人老犯同样的错误,不是智商出了问题,就一定是另有心计了。”

  其后卢广也回复了一封信,对贺延光说他参加金镜头评奖被撤销资格、参加华赛落选以及非典期间被传摆拍、拍摄吸毒者提供毒资等质疑做出了解释。

  记者电话采访了贺延光,他表示因为曾经的争论并没有解决,所以目前不便就卢广获奖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个奖项本身,他认为,污染题材并不算新,中国拿照相机的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并不是从现在开始。他说,“史密斯奖是我们非常敬重的,它关注人类本身,关注人自己的命运,是个非常重要的奖项。”

  青年周末:你参加了很多比赛,是为了得到认可吗?

  卢广:刚开始参赛是为了经济收入,这也是自由摄影师的出路。自由摄影师的作品(指纪实、新闻类,而非商业、风光摄影,编者注)没有地方发表,只有参加比赛,通过参加国外的比赛,可以让很多媒体知道你在拍。以后会有更多的发表机会。后来,就成为了一种责任感。

  青年周末:为什么参加这个评选?

  卢广:我三年前就知道尤金・史密斯奖,一直没想参加。后来是别人推荐的,国外的朋友觉得我比较适合这种奖项。

  青年周末:国内和国外参展,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卢广:我的题材,在国外是很正常的。在中国就觉得很另类,用另类眼光来看我。如果大家都跟着主流做,就不可能出现我这种人。

  青年周末: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吗?

  卢广:无所谓,可以不跟他们接触啊。现在的事情,要让历史来说,等我死了以后。

  青年周末:怎么看业内人士对你的质疑?

  卢广:大家都是运动员,但是他们是有话语权的人,我没有,我是小人物。

  青年周末:很多人诟病你的“摆拍”。

  卢广:我不是新闻摄影,而是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用很短时间发现,说明问题。我需要很长时间跟你沟通,了解,建立一种关系。你去做你的事、干活,我在一边咔咔地拍。吸毒,我不需要偷拍。他随时在那里吸,我想拍就拿相机拍。我们都是朋友。我根本不需要偷拍、摆拍。他们要把新闻摄影的观点放在纪实摄影之上。

  青年周末:那么你有没有摆拍?

  卢广:摆拍,是指无中生有的、摆出本来没有的事情。而我是跟着拍,可以近距离拍,也可以远距离拍 。村民知道我来了,面对我的镜头,跟我聊天。他说刮过来的臭风有多么难受,我就举起相机不停的拍。你说这是摆拍还是什么拍?

  青年周末:所以你的纪实摄影理论得到了认可?

  卢广:其实不需要证明,搞摄影的人都清楚。尤金・史密斯也是这样的。要拍给孩子洗澡,他就问,能不能下午洗,光线好一些。所以很正常,本来就是要洗澡的,关键是存不存在这样的真实。现在报纸上的新闻照片,就不摆拍了吗?只不过他们有双重标准罢了。
  

图9:卢广说自己的样子看上去跟当地人没有任何区别

  他的照片超越了中国的范围

  ■连线尤金・史密斯基金会副主席罗伯特・普雷基

  罗伯特・普雷基先生在过去20多年都是尤金・史密斯基金的董事,曾担任基金会副主席10多年。

  “作为三次基金会的评委,我觉得我应该说说自己的看法。”普雷基分两次仔细回复了记者的采访邮件。

  青年周末:请介绍一下这个奖项。

  普雷基: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从开始之日起,就不是“奖项”,而是一个“基金”。奖给一个摄影家钱,让他去进行或者追求一个有深度的拍摄计划。今年大约有33个国家的216人申请者。

  青年周末:评委如何评判卢广先生的作品?

  普雷基:今年的三个评委分别是美国摄影家、委员会的前主席,海伦・马库斯女士;达尔莱特・思恩,来自印度,是photoink图片社在新德里的创始人;还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杰夫・罗森海姆。评委们彼此只见两次,第一次根据内容、原创性和意义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第二次,在六到八周之后,选出最后的奖金接受者。第二轮有五个人入围,但是我们也不知道都是谁。他们给我们唯一的信息就是,三个人一致通过卢广。

  青年周末:你如何评价卢广的作品?

  普雷基:我并非评委,仅代表专业角度的意见。卢广的《中国的污染》是让人难以抗拒的,说了一个在今天的世界特别重要的话题,这是一个特别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摄影师,因为他有勇气去调查今天那些严重的话题。只有他自己,没有任何官方或者编辑部的支持。而且,他想让他的作品被出版、得到承认,他甚至得到了荷赛的奖。卢广的拍摄风格非常强有力和直接。他用的颜色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实照片。他毫不犹豫、勇往直前地拍摄,有时候甚至是夸张或者抒情的,就像瓦格纳的戏剧那样。这组照片以非常的说服力呈现了卢广自己的焦虑和对于污染问题的关注。它们形成了一种非常强大、有力的交响乐――一个宏大的视觉叙事,这超越了中国的范围,而跟我们共同的地球有关。我挑不出其他任何个人的图片来跟他比肩。

  青年周末:对于卢广的摄影方法,中国存在一些争议。

  普雷基:我想多说几句,纪实摄影不是新闻摄影。它应该更加个人化、而且非常主观。一个有目的的摄影师,要尽最大可能地阐明他想表达的观点。史密斯自己就曾被指“安排画面、摆拍他的某些被拍摄物,去制造图片,使图片更加具有戏剧化的效果。但是没有人会对那些人、那些情况、那些环境、那些话题的真实性做出疑问。对于卢广,问题或许应该是:是否工业的污染在今天的中国,真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是否有很多严重的疾病、生态、环境的问题,是由污染导致的;或者这些事物都是摄影家自己在脑海中臆造出来的?

  青年周末:你对中国的纪实摄影了解吗?

  普雷基:中国的纪实摄影有非常长的历史,也做得很好,尤其在“文革”之后。我个人熟悉很多跟中国有关的摄影师。但是很可惜,被外界知道的太少了,他们还需要被中国承认。他们对于真实的调查,在今天的世界越来越有意义。现在全球都被视觉娱乐和各种宣传控制着,我希望这样的摄影者能像卢广这样,去赢得应有的声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世界第一高桥沪蓉西四渡河特大桥进入收尾(图)
下一篇:国务院批准天津塘沽汉沽大港3区合并为滨海新区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