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楼市如雾中花,隔着办公楼玻璃看世界的专家们唱多的也有,唱衰的也有。没有人知道未来,没有人知道方向。层层叠叠的泡沫中,一些看似悖谬的现象正在出现:一方面价格节节攀升,另一方面成交量日薄西山;一方面有人倾尽全力追高,另一方面有炒楼人折戟沉沙。
对于难以预测的未来,剖析今年楼市中出现的种种怪象,也许能够理解得更好,更切合实际。
怪象一:买不易
小章遇到了一个最不靠谱的房东,她在宁波科技园区看中了一个叫明晨紫月的楼盘,125平方米,用来做婚房,刚好不过。
这是她的第一套房子,挑选得很仔细,从今年过年就开始在计划买房,错过了楼市的一个低价期。幸好,她转向看二手房,她的运气还不错:房东开价106万。她赶紧付了7万元订金。
付完订金就等着办手续,没想到,房东开始找种种理由不愿意配合办手续,她心里有种不妙的预感。果然,两周之后中介拿着14万元给了小章。房东毁约了,同时赔偿了双倍的订金。
就在毁约的前一天,房东以125万元的价格和另一个房客也签订了一份合同。
结婚的必须买房,添丁的家庭也要改善住房。要买一套房子,很多时候都是要举全家之力,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的曹小姐在去年生了个儿子,喜悦的同时就是地方不够住了,必须要换套房子。
她看中了莘朱路和闵城路口的一个楼盘,这里有地铁1号线可以到达,交通比较便利,价格也很辣手,户型并不完美,109平方米的房子,价格要220万,他们卖了房子只有120万左右,“想贷80万元,否则的话每个月还贷压力太大了。还差20万,找亲戚朋友借,真的好难。”
曹小姐发动了全家的力量去凑这20万,连婆婆都出去跟朋友借了一万块来应景。
怪象二:居不易
因为“居不易”,江西人陈鑫今年上半年离开了工作5年的城市温州。在他离开后不到两个月,温州市区新房每平方米均价攀升到26703元,这一水平已直逼上海内环内均价,居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底,温州主城区的新房单价还是约15477元。仅8个月后,就飙升了73%,这个涨势,实在惊人。
和陈鑫一样呆不住的人很多,地处温州的浙江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招了六个博士,现在走的一个都不剩了。
“我很难在这里成家立业,不仅仅是房子,在温州如果要娶一个本地姑娘,房子、礼金,算下来这辈子打工都不够。”陈鑫说。
这类城市通常缺乏中间阶层,居民主要成分有三类:老板、公务员以及打工仔,“这里生活压力很大,如果一辈子赚的钱只够买房子的话,这样的生活想起来很糟糕。”他原本有个温州籍的女朋友,为了爱情来到了温州工作,为了面包又从温州出走。
怪象三:赚不易
温州人潘先生大家都叫他潘总,他一向喜欢投资房地产,今年却一套房子也没有买。
这显然很离奇,他的同乡们把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开发的上海御翠豪庭黄金城道的40个商铺买走了其中的13个,这个商铺的成交均价现在都超过了6万元/平方米。
潘总之前在上海和杭州都投资有房产,基本上都是以住宅为主,导致潘总今年不想出手的很大原因在于,他的这些房子,出租情况都不是很理想,让他觉得“麻烦大了”。
“上海有两套房子,地段比较偏,所以出租情况都不是很好。”潘总表示,更哭笑不得的是,他在杭州的一套别墅,买了将近两年,一直都没有出租过,“这种房子很难租,买了之后我就是简单装修了下,否则成本就很高。”
温州炒房团赚得盆满钵满的背后,也不见得全部都是鲜花,“手里的房子都有按揭的,每个月也都在为按揭而发愁。”潘总说,“大部分人只看到房价涨了,温州人买的房子涨了多少,可是却很少有人看到背后要还按揭的压力,当然,也有投资失误的时候。”
和潘总一样想不通的还有陈帆,不是每个人都有在楼市里暴富的机会,他刚把手里的一套房子卖掉,两年前1.1万元左右在杭州文三路买进的一套二手房,尽管单价上涨到1.5万元,这套房子他竟然只赚了6000元,“投入装修了,每个月的按揭基本都给银行了,其他的扣除掉税费什么的,算了一下,只赚了不到6000元。”
专家点评
上海房产研究评论专家顾海波:楼市泡沫很严重
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很严重的泡沫,因为泡沫太多,所以很多人看不清楚未来市场的走向,这才会出现很多反常的、矛盾的举动。
比如,有的房东卖房的时候一直变卦,还有人想不好要不要买房,这些都不是从自身的真实需求出发作出的判断。现在的中国房价涨得太快了,远远高于收入的涨幅。像今年涨了有将近四成,可是工资都没有涨这么多,导致很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全家老小一起上也买不起房。
现在各地地王频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在土地问题上,中国没有资本投机,否则将会有很惨重代价。
卫明不动产智库负责人蔡为民:支持“以泡制泡”
现在的楼市存在比较严重的泡沫,大概有30%。支持“以泡制泡”,如同往杯子里倒啤酒,只要持续着往里倒,原本泡沫的位置也就变成实体了,而泡沫则继续往上走高。
上海是一个有梦的城市,很多人到上海来完成理想,所以价不可能一下子掉下来。
预计明年一季度会出现一个调整,有10~15周的低潮期,如果有刚性需求的,就可以入市。这种调整的低潮期,恰好是可以进入的一个低点。开发商这一轮拿地太凶猛了,所以明年肯定会有些降价进行促销,但这不会是常态,跟去年万科带头引发的降价潮完全不一样。(李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