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一位同事说浙江大学一位“海归”涂博士跳楼自杀了。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的确看到了这样的新闻。心情沉痛之余,还是有一些疑问:9月17日的事情,为什么一个多月后才作为新闻被报道出来,不得而知。
我记得在今年6、7月学生毕业的时候,我在跟一位叫蔡畅达的毕业生谈起考研与就业的话题。当个老师就容易话多,我还记得跟他谈了很多自己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话虽然罗嗦一点儿,但还是希望这些年轻人对于生活的把握更理性一些,少吃一些亏。
看到这位32岁的博士后自尽身亡,心情很不好受。也不是因为都是同行,兔死狐悲,每一次看到这样的事件,包括去年春节前后韩师跳楼的两个学生,我的心情都会难受很多天:人真的是很脆弱的。前几年人大博导余虹教授跳楼自杀前在《一个人的百年》写到: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别人不能够理解。我认同他的这句话。不过,我还是不赞成这样的行为。康德说过,自杀是不道德的。我认同这句话,但是我同样不能认同对于自杀者的种种谴责。
人都已经死了,说得再多也没有用。我曾经在课堂上谈起自由、幸福、生命、责任这样的话题,我希望把我的理念告诉那些年轻的学生,让他们在颠簸的人生中多一些坚韧与淡定,少一些彷徨与苦恼。
人这一辈子,形形色色,诸端滋味,不一而足。我们在树下观察一堆蚂蚁,忙忙碌碌、奔波不停,我们能看出谁是高贵者谁是卑贱者吗?在我们居高的视角中,它们都是一个样子的。我们人类,生活在密匝匝的社会中,荣誉得失,在同样“居高的视角”中,大家也许像那些蚂蚁一样没有到少区别。
我曾经说,过度的消费并不一定带来更多的快乐。朋友反驳我说,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到了那种富贵的场合。是的,也许我的理解还有一点儿书卷气。但是我相信:幸福的生活需要智慧去经营,而这种智慧就包括一种修养:收敛与淡定。
记得跟同事们一起喝酒的时候,一位同事谈起韩师,说,到哪儿找这么好的地方!――诸位:听话听音:了不起的不是韩师,而是这位老兄智慧的大脑。因为他抓住了生活的根本,而不是虚名!
是的,人应该有所成就,不能为为安闲而碌碌无为。直到今天,我仍然有我的梦想,就像灯笼一样高高地悬挂在我静庐的屋檐下。但是,如果为了这些,而让我的世界充满了喧嚣与无奈,我宁愿将这颗灯笼远远地放飞。
有时候我也很困惑:那些颇有成就的“海归”博士们,如果你还想得通,不想心为形役,为什么非要在那些“高人一等”的地方被人追着赶着,而不去换一个地方,过个安闲的日子呢。
相关新闻:
浙大一名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来源:现代快报
9月17日凌晨,浙江大学的涂序新博士从顶楼11层纵身跃下。这位32岁的海归,今年6月才从美国芝加哥市回国。
涂序新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之后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
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的材料记录,涂序新是今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学院岩土所联系的。4月,浙大的录用通知发到了涂博士手上。6月初,涂博士回国,他告诉妻子何晶(化名),国内有项目等着他。
虽然涂博士在和芝加哥朋友的交流中,对困难早有预见,然而,困难似乎比他想象中大得多。8月,涂博士开始焦虑,并开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但可以确定,涂博士在8月还没有绝望。9月11日,他还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然而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留下6页遗书。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却留下这样一段话:“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网络盛传浙大曾经因申报职称给涂博士口头承诺,但却未能履行。对这种指责,浙大觉得不符合常理。据《华商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