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话题,真是太沉重,太复杂,太系统。它是压在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胸口的巨石,甚至连国务院、教育部多年来也难以搬开一毫,它深入到全社会每一个毛孔,以致正一发而须动全身,教育、文化、宣传、人事、劳动等都脱不开干系。它又具体又抽象,又清晰又笼统。每个人都可以说三道四,又都摸不着门。当你挺身而出,却发现你面对的是无物之阵。所以,十多年来,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几乎从来不敢、不想、不愿涉足教育评论这趟水,只愿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好一名“教书匠”,就像农民认认真真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时我难免会想起许多年前无限风光而今烟消火熄的“劳动模范”,在这“个人”如烟如尘随风飘逝的时代,是不是像我一样失落、惶惑、雄心难再?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一直在给教育开方子,但教育问题仍然一如既往地越来越突出——负担越来越重,素质却越来越低。当我看到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教育事业在迅猛发展的时候,和许多人一样,唯有苦笑而已。
可以说,从农村到城市,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生到老师,从领导到家长,无一不在为教育奔命!学生为分数奔命,家长为学费奔命,老师为考试奔命,领导为平安奔命。其中压力最大的数高中学校。高中老师,只要是奋斗在一线的,无不面目憔悴;学生,只要是想升学的,无不身体孱弱;家长,只要是望子成龙的,无不终日惶恐;校长,只要是想保住帽子的,无不每天为安全担心。为了一个学生,从计划招进来,到完整地送出去,人们所花费的心血,可谓罄竹难书啊!
有人善良地质问中国教育为什么不能从容恬淡,能够从容吗?能够恬淡吗?老师何尝不想过一天从容恬淡的生活!
每当看到我们辛勤的园丁疲于奔命呕心沥血而得不到理解尊重的时候,每当看到教育和教师被舆论媒体一次次押上道德审判台的时候,每当发生教育纠纷,所有的社会力量几乎一边倒谴责压制教师和学校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无法无天而老师忍气吞声的时候,每当看到那些贫穷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借无可借而孩子还在挥霍奢侈的时候,每当想到学生精疲力竭学来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而一无用处的时候,我就痛心疾首,我就知道危险的不仅仅是教育,还有我们的伦理、秩序、民族和希望。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教育?
一直有人在为教育改革发展献计献策,可有的是头痛医头,于事无补;有的是南辕北辙,越改越糟;有的是乱开“西药”,陷其不义。凡是孤立地解决教育问题,不能把教育问题与其他问题捆绑解决的思路,肯定是无效的;凡是认为教育问题只能放在教育层面作技术性解决,而不能提高到国家发展、国民素质、公民道德、社会风气的高度,这种解决肯定是徒劳的。比如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十多年了,为什么解决不了?饱受诟病的全民英语热,为什么降不下来?考证经济为什么不能废止?就是因为决策层丧失了鲜明正确的发展观、教育观、人才观、劳动观和相应的社会机制——保证人尽其用,砸碎条块分割的利益堡垒。本不正何以清源?党和政府、国家领导关于教育问题制定了不少纲要、规划,发布了这样那样的文件精神,但由于缺乏社会联动,尽管看似完美,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而仍由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下,一步步由高尚沦为庸俗,由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业沦为经济建设的附庸。
在此,笔者不打算作理论层面的探讨——说实话,老百姓对理论研究已经相当地麻木,仅试着从全局角度提几点拯救教育的方案。
一、“用人唯证”的劳动用工机制必须改变。
综观各行各业,各级学校,各级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特别热衷于考证、过级。教育部门离开了考证就好似找不着北,劳动部门离开了证书就好似天下无人。有的大学三四年下来,学生要考三十多个“证”,大学生在校学习熏陶的宝贵时间就这样被漫漫“求证”的过程花费掉了,等他们一毕业,蓦然回首,才发现绝大多数证是根本无用的废物。就业以后呢,同样如此。难以想象,一个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地方人事部门那里,居然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普通话要重考,计算机等级证要重考,英语要过级,教师资格证要重考,连体格检查都要重新进行。而这一切都在“严格教师准入”的旗号下进行。各用人单位,都想方设法地以证设卡,甚或量身定证。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有了证不是万能的,没有证是万万不能的”的局面,叫人如何不为之奔命!
总是有人从“劳动力资源过剩”“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论述考证的必要,但是这些真的是支持漫漫考证的理由吗?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考证的背后,有一条巨大的利益链!就拿职称考试来说,几乎每个人都要为名目繁多的过级和考证给人事部门上缴2000多元,把其他因素相加,每晋一职要花费近4000元之巨!
可以说,“用人唯证”的制度设置,严重增加了学生、家庭、劳动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干扰学生和劳动者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破坏他们的创造力,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严重造成部门腐败!有人说,没有“证”,我怎么知道你行不行?其实,提出这种问题的人不是狡辩开脱就是愚蠢无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道理不知道?总有人指责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可是他们忘了,每个用人单位都有将劳动者由学徒培养成熟练工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一所大学的学生一毕业就是熟练工的!国家能不能象以前一样,为用人单位提供员工的各级院校,它们的毕业证就是学生的就业证呢?——哪怕不能保证就业也行。须知,“毕业”是所学专业达到了相关要求才准许的啊。
二、将英语地位无限拔高的做法必须废止。
近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英语热提出了反思和批评,比如“英语从娃娃抓起是国民的悲哀”,“过分重视英语扼杀人才”,“英语重于汉语是民族的不幸”,等等,都是十分正确的意见。确实,找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象我们重视英语到如此荒唐的地步!不管你从事的专业与英语有没有关,不管你一辈子会不会与老外交流一句话,也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要学它,考它,多少莘莘学子将宝贵的精力智力消耗在英语过级考试中!我真想知道,袁隆平当初在安江农校执教的时候,在田间地头研究水稻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应付英语过级考试?否则就会影响他研究杂交水稻?就拿中学来说,好多学生因为英语跟不上,失去信心而放弃学习。而在高考当中,早就有人指出,我们的英语试卷就是给英国人美国人来做,他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可以说,我们对英语的狂热崇拜达到了十分变态的程度。
如果撇开汉奸思维,只有一种理由可以解释这种变态的社会现象,英语过级考试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抓住了这条链子,各级考试院、各级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各出版社就抓住了生财之道,所以大小媒体不遗余力地为英语热充当吹鼓手,使得英语需求的“市场”越来越大。这就是秘密。难道5000年的文明还不够我们去学?难道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仍然只能当西方老大的跟班?难道离开了英语,我们就寸步难行,一事无成?难道找不到一条更好、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不是,是有人不想放弃到口的肉。
要改变这种局面,靠“市场”显然是不行的。(作者:江南柴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