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新区最终要实现不放过一缕烟气,不丢弃一块废渣,不外泄一滴废水,听不到噪声,闻不到异味儿,看不到烟尘和废料
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西面最古老的区域,形成于5500年前。
传说当年唐太宗率十万大军出征时,随军的曹妃染疾身亡,被安葬在一个宁静的岛屿上。这个岛,就是后来的曹妃甸。随着潮水涨落,寸草不生的曹妃甸已经荒寂了数千年。
2003年,一阵马达的轰鸣声将这片沉睡的沙岛惊醒。几个月后,一条公路横亘南北,把这沙岛和陆地连起,各类工程车立即川流不息开上岛来。
6年后,原来涨潮时只有4平方公里的沙岛,现已绵延扩展成150平方公里的陆地。
新生的陆地上,柏油马路条条结网;网格里,大片厂房拔地而起。新的海岸边不时驶来大型船舶。
而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新领土怎样造就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承接了大量曹妃甸地区的吹沙造地任务。该公司的曹妃甸地区工程项目总部,就坐落在曹妃甸北环公路南侧。
北环路,双向八车道,5年前曾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
9月21日下午,一名工作人员将审批单送到周显田的办公室。周显田是中交上航曹妃甸项目总部总经理。
审批单上的数字显示,这是一个涉及1.6亿元的项目。据周显田介绍,从2004年底来曹妃甸,他经手的吹沙造地项目总额超过40亿。目前正进行的有4个,最多时曾有7个项目同时开工。
从马来西亚到福建,再到江苏和上海南汇,今年41岁的周显田,从事吹沙造地已有20年。
他介绍说,虽然所有工程都包括着“吹”和“填”的过程,但因为自然条件不同,水深、水流及泥沙土质各异,他们所做的每个项目都会面临全新的挑战。
周显田已经在曹妃甸连续工作了近5年。最大困难,不是天天下水的劳累,也不是少与家人团聚,而是工期太紧,“天天都在想办法,目标就是让所有机器设备都以最大效率运转。”
吹沙造地,就是以袋装沙围堤后,用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吹填施工,将需要深挖区域的水底泥沙搅动起来,与海水形成泥沙浆,再通过输送管道将泥沙浆输送到需要造田的区域。
输送管道会有十几甚至几十公里长,在输送压力的作用下,泥沙浆从管道口喷出,散落到目标区域周围后沉淀。泥沙不断累积,逐渐露出水面形成陆域,一块“新领土”就此形成。
填出15个“澳门”
周显田回忆,2004年底他第一次到曹妃甸,站在现在北环路的位置,放眼南望,只见茫茫大海。
当时的那条土路,只有越野车才能进来。施工之初,条件非常简陋,项目部办公室,就是一个用砖头块垒起来的几平米小屋。
那个冬天,这个南方汉子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下雪。在首钢吹沙造地(一期)三标段工程中,他带队日夜奋战:手里提着个喇叭,站在齐腰深的冰冷海水中指挥工人施工。
当工程铺设到最后一张龙口排的关键时刻,周显田带头跳下水,与工友们一起拉着排布向对岸挺进,直到龙口顺利合龙。他们提前7个月完成吹沙造地任务,为首钢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
与海水搏斗近2000个日夜后的今天,再次站在周显田办公室的窗口,放眼南望,满目皆是土地,看不到边际。
这片吹填造出的陆地,大部分地方还是盐碱地的光秃灰色,也有少数地方在日晒雨淋后,土壤成分逐渐改善并长出了青绿的植物。
按照规划要求,曹妃甸造地标高要达到4.5米,而开挖的港池则要求水深为15米左右,部分地方根据船只吨级需要更深,“1平方米港池取出的沙子,基本可以造出3平方米的陆地。”
以实际能力每小时吹填3000立方米的大型绞吸挖泥船为例,最多时5条挖泥船同时开工,每天可吹填5万立方米。周显田说以这样最理想的建设速度来计算,也要连续不断吹填20天才能造出1平方公里陆地。
其中他们所承接的曹妃甸工业区装备制造基地一期西区工程中,围堤总长为9.715公里,成陆面积5.01平方公里,吹填总量1954万立方米。
该工程从2007年4月15日开工后,共投入5艘大型绞吸挖泥船施工,布设沉江管线近25公里,到当年10月31日即告完工。由于该工程施工强度大、难度高,那次施工速度创造了国内吹沙造地的一个崭新纪录。
截至目前,仅中交上航曹妃甸地区工程项目总部一家单位,就已完成吹填泥沙16306万立方米,成陆面积35.4平方公里。
像上航这样的吹沙造地单位在曹妃甸共有五六家。据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介绍,已经完成造地150平方公里。
据规划,曹妃甸最终的造地目标是310平方公里。
整个澳门的面积是20.9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曹妃甸吹沙造地规划完成后,将相当于从大海里填出近15个澳门的面积。
“黄金宝地”的成本
早在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说,这是一块“黄金宝地”。
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工业区确定功能定位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从2003年开始建设通岛1号公路以来,短短6年间,青曹公路、迁曹铁路、唐曹高速公路陆续竣工通车,司曹铁路、滦曹铁路和海滨大道正在加紧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已成功通水、通电;移动和固定通讯信号已覆盖全区。
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期工程以及5000万吨的煤炭码头一期工程竣工通航。
今年5月下旬,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一步工程全线试生产,年底前将形成970万吨钢生产能力。今年7月初,华润曹妃甸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已上网发电。
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改革局综合处负责人郭小强说,预计到2010年底,总投资保守估计可达2000亿元。
由于沙质及海滩等条件的不同,郭小强介绍说,不同地段的吹沙造地成本差别很大。
以曹妃甸最初的沙岛为例,当地沙质较好,加上吹沙造地时输送管道较短,一亩地造价平均约五六万元;而到三号港池附近的装配制造业基地造地时,由于淤泥较多、处理成本高等原因,造地成本已经达到24万元左右。
截至今年8月底,曹妃甸工业区造地投入资金232.8亿元,平均每亩造价约11万元。
与成本相比,新造出的土地使用费用则相对便宜,首钢和华润入驻时,相关部门“特事特办”,以优惠价格提供土地。
“这是着眼于长远。”郭小强说,所有开发区都对早期入驻的项目进行优惠,曹妃甸也不例外,到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更大商机出现后,再用地就不会是之前的优惠价钱了。
经济在这里“循环”
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调研员才俊驹介绍,到2030年,曹妃甸工业区将全部完成吹沙造地任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大规模产业区实现聚集。
在未来310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上,1号、2号和3号港池像强有力的大手,牢牢抓住周围的这片新生陆地。
“我们是本着循环经济的理念来选择项目的。”对于吹沙造地的环境平衡问题,才俊驹说,谈工业项目时,对环境有多大影响是一道最基本的门槛。
唐山市副市长辛志纯曾表示,曹妃甸新区最终要实现不放过一缕烟气,不丢弃一块废渣,不外泄一滴废水,听不到噪声,闻不到异味儿,看不到烟尘和废料。
“比如钢渣问题,这个已经是很多企业的负累。”才俊驹说,工业区为此配套了一个水泥项目。
据了解,目前入驻曹妃甸的产业项目,都处于相应的产业链上。对于单个企业无法形成的废水处理、海水的淡化链接部分,则由政府主导完成。
比如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就是为了利用发电厂的冷却海水,每年淡化海水5亿立方米;淡化海水产生的废料可使盐场增产728万吨原盐;利用这些原盐,又可配套建设80万吨纯碱和100万吨烧碱;利用制碱过程中产生的氯气,可生产市场需求巨大的 PVC、PVDC产品,同时烧碱还是钢铁的生产原料---一个循环的经济圈就此形成。
阳光洒在25万吨级矿石码头,一艘来自澳大利亚的巨轮靠岸后,巨大的卸船机正在有序地卸载铁矿石。工业区道路上,重型卡车往来穿梭,路边绿树成荫。
在才俊驹脑海里,10年后的曹妃甸工业区将高楼林立,码头装卸繁忙,海陆空立体化交通发达,“5到10分钟,工人们就能从工业区回到居住的国际生态城。”
现在每天都要乘班车往返唐海县住宿的员工们,热切期盼这一天的到来,期盼着那个能够看到海鸥飞翔的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