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的创办人魏可欣(左)和孟康妮(来源:北京青年报)
当不少美国人依然在金融危机中挣扎、努力摆脱债务的时候,两个25岁的美国女孩却创立了自己的小额贷款机构——“我开”(www.wokai.org),号召美国人把自己的闲钱捐献出来,专门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中国贫困人口提供贷款。从2008年创办至今,“我开”已经为200多名中国农民募集了将近10万美元资金。
-创办者对话
魏可欣:诺奖得主尤努斯是“我开”的榜样
记者:在“我开”的600多名捐款人中,国籍分布如何?
魏可欣:大概90%是美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和中国有所联系或者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比如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领养了中国孩子的美国夫妇或者在中国学习生活过的美国人。余下10%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不过,我们现在正在通过在美国各地演讲、酒会等活动以及扩大网络等方式扩大“我开”的影响,让更多的美国人知道。在未来三到六个月里,我们希望能在美国洛杉矶、加拿大多伦多和中国上海建立网络。
记者: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另一方面“我开”却号召美国人借钱给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做?
魏可欣:这种情况听上去的确很矛盾,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现实。首先,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但按照世界银行贫困标准测算,仍然有2亿平均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贫困人口。中国城乡差别巨大,有些贫困农村比发达大城市落后几十年。小额信贷是改善贫困农民生存状况的有效途径。其次,经过我们的调查,中国的小额信贷产业比印度、孟加拉、南美要落后20年。自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中国从事小额信贷、教育、扶贫等的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但它们当中的很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拓展业务和影响。“我开”正是希望通过一种“人对人”的互动模式帮助全世界的捐款人和中国建立起联系。
记者:“我开”的目标是什么?
魏可欣:对于“我开”来说,最重要的是吸引网上捐款者。我们的目标是在明年把捐款者人数从目前的600人增加到1万人,未来两年半到三年增加到5万人,年捐款量达到500万美元。从长远来说,我们希望能建立一个支持中国小额信贷的全球网络。此外,我们还曾设想过建立网上商城,专门出售我们的贷款人生产的产品。
记者:“我开”是否借鉴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穷人银行”的模式?
魏可欣:尤努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榜样,实际上他的模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都被广泛复制。
权威访谈
境外资金大多以
“捐赠款”形式进入小额信贷
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是中国小额信贷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网络组织。该组织副秘书长王丹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我国的小额信贷大多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形式,由非政府组织来从事。孟加拉国的银行家和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为帮助穷人,创建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去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开展小型贷款试点。一年多时间,我国商业性的小额信贷公司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王丹说,小额信贷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方式,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孟加拉、印尼、印度以及非洲一些国家都有了成熟的经验。多年以前一些国际组织在我国的扶贫项目中就已有小额信贷的内容。由于我国在金融方面的政策限制,资金只能进不能出,所以大部分的境外组织的资金都是以“捐赠款”的方式转入我国地方的非政府组织再贷给贷款人,并最终留给地方组织作为滚动资金。“我开”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成熟的方式进行操作的。实际上,在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网络的100多家会员机构中,不少都是通过这种“捐赠款”的方式获得境外资金。
贷款人口述
“我希望还能从‘我开’贷款”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我开”项目的贷款人之一——四川省仪陇县周河镇方坝村农民潘钦太。以下是潘钦太的口述实录。
我今年65岁,儿女都外出打工,家中有两位老人和两个孙辈,生活比较困难。我在村里开着一家副食店补贴家用,但由于条件不好、货源不足,经营状况一般。今年6月,我从“我开”项目贷款4000元重新装修了门面、补充了货源,改善了店里的卫生状况,生意比过去好多了,每月能多收入五六百元。
从借款开始,我每半月连本带息还款一次180元,现在已经还了将近一半了,我很有信心按时偿还全部贷款。像我们这样的小钱是很难从银行贷到的,“我开”手续简单,能解资金周转燃眉之急。虽然利息高出不少,但对我来说也是合算的。我们镇一共1000多户,有80多户都从“我开”贷了款。除了做小生意的,还有不少发展养殖业的。美中不足的是最多只能贷四五千元,要是能贷万把元就好了。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希望还能再次从“我开”贷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