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 北京。微风。阴间多云转晴。 这一天,一个旧政权在哀叹里覆灭;这一天,一个新中国在欢呼中诞生。迎着东方黎明的曙光,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开国大典那一天
时间已过去一个甲子,但每每回忆这个日子,还是令人热血沸腾。
1949年10月1日,农历己丑年八月初十。北京。
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这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记住并重温历史,其价值与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在于时刻提醒着我们自己从何处而来,在更多细节之处,更为我们的前路,指出方向。
毋忘来路,不忘其初。
用自己的帽子把麦克风盖住
还记得那段著名的录像吗―――开国大典时刻,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麦克风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而就在毛主席说这句话时,在他左手边相隔很近处,有一个人影在画面上晃了晃。“那个人应该就是我的父亲李强,当年中央特科第四科的科长、新中国广播事业局局长。因为是个侧面,所以恐怕只有我们家的人才能认出来。”今年64岁的李延明告诉记者。
这一天这一刻的李强,是现场通讯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在这天开国大典开始时,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意外趣事。
李强曾经回忆说:“10月1日这天,我一大早就赶到天安门城楼上调试,效果不错。”可是,“下午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一开机器,我大吃一惊,扩音器竟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噪音。我们判断是机器与外界的音响发生了共鸣。广播局的一位同志急中生智,急忙摘下头上的帽子扣在了麦克风上,噪音果然没有了。”
李延明说:“开国大典时长安街上的沿途广播扩音准备工作,都是他带着技术人员做的。那时天安门的扩音器用9个喇叭焊在一起,被叫做‘九头鸟’。那一天,他是一大早就去了天安门的。”
公元一九四九,从9月30日到10月1日的这天凌晨,无数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新中国的脉搏已然跳动。
1日零点,担负着开国大典纠察任务的当时华北大学俄文大队学生们到达天安门广场,作为俄文大队第一中队第一班班长的邹玉光,和同学一起打着红底黄字的大旗。他们的任务是在金水桥一线,检查参加游行的队伍中是否有禁止带入场内的物品。大家从零点起执勤,不是站着就是来回走动,没有休息一分钟,一直到当日深夜。
凌晨1点,礼炮部队的战士们,一个个已头戴钢盔,腰系武装带,乘卡车载着54门礼炮,浩浩荡荡开向天安门广场。此时,北京清洁队的工人们,为了用土垒好会场的检阅台,已经从30日忙到了这天凌晨2点。
清晨4点,人民印刷厂的工人准时起了床,开始步行20多里,向着会场赶来;受检阅的华东海军某部,也在这时整装出发,当他们6点赶到会场时,发现许多陆军部队已经到了。至于炮兵部队、装甲部队……则在前一天晚上就到达了指定地点。
这一天终于到了,多少日子多少年月的奋斗,到了正式开花结果之时,怎能平常以待,怎能入眠?
晨曦渐亮,共和国的建立者们和天安门广场一起屏息静待,等待一个神圣时刻的到来。
周恩来四天四夜没合眼
这一夜未眠的,不止邹玉光们。
这一天的清晨6点,中南海菊香书屋,56岁的毛泽东刚搁下了笔。习惯了夜晚工作的他,原打算早点休息,以饱满的精力参加第二天的开国典礼。可在前一天刚刚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他,实在有着太多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天清晨的北京火车站,时任苏联驻华最高长官的谢尔盖・齐赫文斯基院士,意外地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站在那里,脸色苍白,双目紧闭,身边两个警卫搀扶着他。周恩来的秘书赶忙走过来,请我不要打搅总理,他四天四夜没合眼,一直忙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当火车出现在站台,周恩来被唤醒,和我们打过招呼后就去迎接苏联代表团……”
对于新生的共和国而言,需要综合考量的实在太多太多,但这一切又都是头一回,而且不能有一点差错。开国大典,是对新中国的第一次综合性考验,是向全世界的宣言。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早已殚精竭虑。
时间一点点临近了。下午2点,毛泽东穿着特别制作的绿色将校呢中山装,步行走进中南海勤政殿,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前一天,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的毛泽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位副主席和56位委员,宣布就职。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集中讨论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到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新中国的性质;从新政治协商会议开始筹备,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作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四个重要决议,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这是一个全新的中国,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位战士曾详尽记述当时战壕里讨论国旗图案的情形,“我们利用战斗空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图样(应征国旗图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描绘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前景……”
时间越来越近了,会议结束,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下午2点55分左右,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联合军乐队奏响《东方红》。
此时,30万军民齐聚广场,人群与彩绸、旗帜、鲜花、灯笼,早已经汇成了喜庆的欢乐海洋。
30万颗心与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一起,迎候着同一时刻到来。
大家流着眼泪听毛主席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下午3点整,当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毛泽东健步走到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如此庄严宣告的时候,16岁的熊畅苏和同学们一起,站在北师大女附中的操场上,只记得“欢呼鼓掌,连巴掌都拍红了”。
在开国大典担任摄影师的侯波也曾回忆:当时所有的人都激动了,天安门城楼上有1000多人,大家流着眼泪听毛主席讲话。城楼下30万欢腾的群众更是情绪高昂。
后来担任谭政大将秘书的乔希章,当时在第十八兵团司令部作战科当参谋,部队官兵们正在陕西整装待发,准备参加围歼胡宗南集团的成都战役。“那天,我们一堆堆聚在院子里,通过电台报话机,激动地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声响,当毛主席浓重的湘音和激昂的语调从广播中传来,当军乐团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国歌,士气高涨!”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30万人一同起舞、一同高呼、一同歌唱。
毛泽东在欢呼声中,按下电钮,在国歌的伴随下升起新中国国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随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3点3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坐敞篷轿车,由聂荣臻陪同,顺序检阅三军部队,并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接着,1.64万余受阅部队以分列式,按海陆空顺序通过天安门广场。
一切都是崭新的,人们用无比兴奋的目光注视着一切。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在《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一文中写道:整整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许多人连坐也没坐一下。电影机、照相机、望远镜和几十万双眼睛,一直集中凝聚在受检阅的部队身上……
一切亦是简朴的,甚至不乏插曲。很多曾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人们,都能清晰记得那辆抛锚在半路的装甲车,当天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检阅的装备出自十几个国家,被戏称为“万国牌”,有的战士还穿着缴获的黄色军装……
在开国大典留下的镜头中,毛泽东很少出现笑容。毛泽东此刻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又愉快又不愉快”。对此,毛泽东后来解释道: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毛泽东更没有忘记,此时,中国尚有大片土地尚未解放。当礼炮像春雷般齐鸣时,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正随父亲在大行军路上,“那时候,应该正是在江西赣州附近吧。仗还没打完呢。”四野第十二兵团正与白崇禧激战“衡宝”,司令肖劲光之子肖伯膺只记得那时“炮火连天”。在湖北,在江西,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彭德怀、徐向前、叶剑英等都只能通过收音机,分享这胜利的喜悦。
但历史已然扭转,人心、大势之所趋,无可阻挡。
这是人民的胜利。
当时金水桥旁满地都是鞋子
当最后一队骑兵走过,1万发礼箭从四面八方向着首都的夜空放射,人们将手中的灯笼点亮,群众游行开始了。
“那时,学校里大家每天都在排练,因为开国大典当天不仅有阅兵,晚上还有群众联欢,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准备。10月1日那天,在学校操场上听了毛主席宣布的声音后没多久,我们就向着天安门进发了。”熊畅苏回忆说,“那一天黄昏,我们女中就在距离天安门城楼不远的地方,围成了一圈,跳起了自己编排的舞蹈,红绸舞、藤圈舞,一支支地跳,歌曲一首首地唱。再看我们周围,好多单位和群众,都和我们一样。想想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跟随着父母,在战斗环境中长大,今天终于看到胜利的一天,父辈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实现了,我们成了国家的主人,那心情特别的骄傲,唱也好,跳也好,别提多开心了。”
这是人民的节日。曾有人记录当时金水桥旁满地都是鞋子。游行的人们只为了多看一眼,不愿离去,不知多少人的鞋子被身后人踩掉,兴奋中光着脚走过天安门。
在南京,人们在雨中扭起了秧歌,锣鼓队沿着长江两岸尽情敲打;在武汉,成千上万群众在汉江关大楼前的广场上汇成了10公里长的队伍,冒雨游行;在长沙,《新湖南报》及《民主报》连夜抢发号外,被市民一抢而空;在天津,宣传卡车队将消息带给千家万户,锣鼓声响彻夜空;在齐齐哈尔,人们为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提灯游行举行了三天三夜;即使在还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华南地区,海南琼崖解放区的军民化妆大游行和娱乐晚会也举行到深夜……
夜色渐深,天安门广场上,原定9点30分结束的联欢却似乎远远未到尾声。蓦地,焰火起了,高空中成群彩星飞进,人群不断爆发出欢呼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成一片。
那时候,“大家都在唱歌跳舞,别提多热闹。猛地一下,焰火就放起来,部队还会打礼炮,连续打了好多次,轰轰直响,我是从解放区来的,以前从没见过焰火,这次终于见到了,呀,真是太漂亮了。”多少人至今回味不已,“那一天,我们一直闹到凌晨两三点,但大家都没有离去的意思,一直到快天亮,才依依不舍地分别,我们的队伍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早晨七八点钟,天都已大亮了……”
是的,天亮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