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由于年代久远被泥沙掩埋,只有一块棺材板露在外面。
现年96岁的计有堂是陆良县芳华镇龙潭村计氏家族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这个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长者。两个月前的一场小病把他彻底摧垮,到现在已经卧床不起1个多月了,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照顾他的是相守了大半世纪的老伴。
就在半个月前的“鬼节”当天,计有堂告诉他的儿子在祭拜先祖时候,记得给葬在沙洞山的计氏先祖武太君也“划个圈”。
也就是在半个月前,沙洞山的崖墓被陆良县文物普查队发现,这也是曲靖市文物普查崖墓的首次发现。
回忆
武太君是个“女强人”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墓主人的传说和故事都很难听闻。而计有堂作为家族和村里最年长的人,由于久病卧床,现已基本不能言语。从计有堂老伴的回忆里可以得知,墓主武太君年轻时力气极大,作为一个在旧社会缠足的小巧女性,她甩手就能背起重达60公斤的石磨。遗憾的是,这便是从老人口中能够得知关于墓主人的最为鲜活的故事。
在计有堂的心里有一个夙愿,就是作为龙潭村小姓氏的计氏家族能够修补伤痕,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在一起。正是因为崖墓的女主人武太君,计氏家族已经有180多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走在一起了。
在龙潭村1800多人里计姓的人口不过40来户300多人,40来户人家被一条路分成上头院子和下头院子。现年80岁的计学珍在辈份上与计有堂相差3 辈,计学珍要叫计学堂祖父。计学珍家在龙潭村计氏上头院子,计有堂家则在计氏下头院子。上头院子的计氏人口是下头院子计氏人口的2倍多,而他们的老祖宗都是200多年前从陆良县板桥镇计官村搬到龙潭村来的。
自先祖过世后,本是一个家族的计氏上头院子和下头院子,双方遇到家族事务都是各自为政,遇有家族里的红白喜事,无论上头院子和下头院子的人都不会相互帮忙,弥痕一直保持到今天。而家族的不合,还得从200多年前计氏先祖武太君说起。
传闻
虐待长子遭“悬葬”
计学珍60多年前听自己本家的一个三叔提起过关于沙洞山女老祖被悬葬的事情,而当年为其讲述的三叔已经过世50多年了。
相传200多年前,计氏先祖从板桥镇计官村搬到龙潭村以后,没几年先祖的妻子因患病早早离开人世,并留下一子,也就是现计氏上头院子的先祖(简称“上计氏”)。老祖宗为了在龙潭村立足发展,随后又再续弦,娶武家女儿即武太君为妻。武太君嫁到计家后又生一子,即计氏下头院子的先祖(简称“下计氏”)。
武太君自从生有“下计氏”后便对“上计氏”在生活上百般刁难,好吃好穿的都给了“下计氏”。为了让“上计氏”少吃饭,作为继母的武太君甚至用一根细牛皮筋勒在“上计氏”腰上,还不准“上计氏”告诉别人。
直到有一天,“上计氏”的父亲看孩子是在太瘦,于是让孩子到自己身边,拔开孩子衣服查看。只见小孩肚子上被一根牛皮筋勒着,已经勒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父亲看后顿生怜悯,自此夫妻感情便出现不和。据说,父亲死前专门给“上计氏”留下了遗言,但具体内容是什么,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
后来,“上计氏”长大娶妻分家住在计家庭院里上面院子的房屋,其弟弟“下计氏”则住在下面院子的房屋里,自此就成就了计氏上头院子和下头院子之说。由于各种原因,此后“上计氏”和“下计氏”兄弟俩反目成仇,互不来往,而这样的局面竟延续数代,至今没有改变。
据说,武太君过世后,作为计氏家族长子的“上计氏”在办理继母丧事的时候,想起自己童年时遭到继母的种种折磨,便将继母的棺材吊起来,而这个棺木自此便成了悬棺。
故事
下葬早,害瞎风水先生
在龙潭村很多村民的眼里,沙洞山的悬棺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武太君死后,家人找来风水先生挑选墓地。家人把风水先生带到沙洞山,风水先生在看完墓地后认为是块风水宝地,下葬后其后人一定发达显赫,但必须等风水先生走回家后方能下葬,要不然他的眼睛就会瞎掉。
下葬当天,风水先生在墓地处理完相关事项后返回,临走时反复嘱托,一定要等他回到家中方能下葬。但由于当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计家人估算风水先生应该到家了便开始下葬。没想到风水先生才走了一半路程,而计家人下葬后风水先生的眼睛果然就瞎了。
在当地村子里还有一种说法:风水先生在看完墓地后认为是块好地,而如果答应帮计家人下葬的话,他的眼睛就会瞎。风水先生要计家人答应赡养他后半生他就帮忙下葬,而计家人答应了,风水先生也帮忙下葬了,因此他的眼睛也瞎了。
但计学珍对这个传说丝毫不感兴趣:“这个传说是近两年才传出来的,是他们下头院子搞出来的。我们农村讲究将老人下葬后后人会人口兴旺,而现在我们上头院子的人口是他们下头院子的两倍,到底是谁兴旺呢?”计学珍说,但不管是谁家的人口兴旺,不论是上头院子还是下头院子,我们在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到沙洞山武太君的崖墓祭拜。
现状
崖墓损毁严重
崖墓位于龙潭村西南2公里处的沙洞山南端,崖墓是一处天然洞穴,距离地面5米左右。在洞口处立有一块墓碑,从墓碑上的记载隐约可看出墓主人死于道光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崖墓由于多年受到雨水的浸蚀,内部已经被泥土掩埋。据当地村民回忆,崖墓的棺材是用两根铁链条悬挂起来的,而在棺材下面的地面上用瓷碗正反相扣铺底。崖墓洞穴高3米左右,长4米多,洞体呈倾斜状。从前整个沙洞山森林密部,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在崖墓洞口处曾有一棵大白梨树,一个成年男子双手还不能将其合围。但上世纪50年代这些树木全被砍光,而现在的沙洞山周围全是田地,附近村民则在地里种上了烟草。
记者见到,如今的沙洞山其实已经没有了山的雄伟,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小丘。山上除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之外几乎全是石头。在崖墓不远处临地的位置还有一个天然石洞,在洞沿上有一些烟熏的痕迹,是当地村民干农活避雨的好去处,村民们雨天避雨时在里面生火取暖。据说这个洞里曾经也放有棺材,后来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洞比较深,棺材已经被掩埋掉了,但这种说法目前还未得到考证。
现存的崖墓,墓穴只有小部分裸露在外,大部分依然被掩埋在土里,除了洞口石碑依稀可见有人工凿痕,在洞里已无法找到传说中悬棺的挂链。由于长时间雨水浸蚀,整个洞穴被泥土掩埋近半。而现存墓穴的空间只能让人半蹲身体方能进入。
对于是否对墓穴进行发掘,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表示:由于挖掘要涉及很多程序,而且古墓穴的挖掘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是否进行挖掘还要等相关关专家实地勘察后再做决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