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何/汪精卫这个人,还是有几分嚼头的。别的不说,他的那顶奸铁帽子,一直以来都有人想给他摘掉的。毕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几乎亡国的惨痛渐渐在记忆中淡去, 越来越多人开始对他产生了同情。
尤其是现代人能够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去为那时候的人做传,比如说<真实的汪精卫>之类,读过这些书,对我们传统的认识就会来一个颠覆。原来,汪精卫少年时代曾是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冒死行刺摄政王载沣(浦仪的父亲),被捕后毫不屈服,写下了"慷慨过燕市场,悲歌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精彩的诗句。
辛亥革命后,他是国民党内难得的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不贪钱,不枉法,为人正直,生活没有任何污点。虽然长的仪表堂堂,有民国美男子之称,却终身只有一个老婆。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走上当奸卖国贼的道路呢? 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汪主席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首诗是很形象的写照:"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 一生真伪有谁知。"
人都是会变的,而且往往越是激进的爱国青年, 他的日后的转变就越容易走向反面,这本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李莫愁的问题问得很好,汪精卫可以变成这样,也可以变成那样,怎么偏偏就变成个奸卖国贼了呢?说实话,对此,当时的人比我们还更加不解。因为在1937年前,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很革命,很正直的一个人。但是,倘若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个人,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悲剧的宿命,而且恰是他本人决定的。
公平来讲,汪精卫不但器宇不凡,而且笔才和口才都冠于当世。再加上他生活严谨,道德高尚,见过他的人往往立刻就被折服。孙中山对他也钟爱有加,整个同盟会都认为他是理所当然的总理接班人。他自己也一生都是这样认识的。
在今天的美国,汪精卫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个非常好的总统,但是在19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政治活动遵循的是丛林法则。
而且,我们看一个人,尤其是政治人物,不能光看他怎么标榜自己,或别人怎么评价他,关键要看他自己做过些什么。关于汪精卫,他为中国革命作过什么贡献? 你会发现答案很简单:什么也没有。
孙中山去世以后,什么才是救国良方? 蒋介石认为依靠买办资产阶级,加上法西斯军事独裁。他东征西讨,剪灭军阀。而毛泽动则认为钥匙藏在农民问题中,并为此奔走。 而汪精卫呢? 勤奋地演讲,写文章而已。
先说说他革命生涯的第一桩吧。
1910年,汪精卫主动请缨从东京潜回北京,谋炸清摄政王载沣。由于举止慌张,计划不密,很快就事泄被捕。一年后,武昌枪响,也就被释放了。
热血报国固然是他主要的动机。但是,刺杀一个草包载沣,究竟于革命有多大作用?是名大还是实效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果然,汪一被捕,立即名震天下,国际上都知道这个人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汪精卫是一个"名士情结"和"明星情结"很重的人。同时,又缺乏实干家的能力和态度。 换句话说:志大才疏,不脚踏实地。
正因为世人的一致认同,正因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汪精卫非常恼恨蒋介石这个后生小辈取代了他的地位,终生致力于和蒋抢第一把交椅。而他日后宁汉之争也好,投靠日本也好,所有关键时刻,他的政治决定无一不是以此为出发点。
后来有记载说什么是苏联顾问给他透露了共产国际的电报,才促使他叛共而倒向蒋。实际上,宁汉最初的闹分立,正是因为苏联人一直了解他和蒋的矛盾,所以才狠耍了他一把。汪后来发现上当,才赶快发艳电,宁汉合流。要不,奸的帽子他早就戴上了。
但汪显然没有吸取教训,抗战开始,他依然在为自己居于蒋之下而郁郁。日本人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轻易地就把他给拉下了水。想象一下,1937年7月抗战正式爆发,当年12月汪就叛逃了。这真的是"为民请命",深思熟虑的结果吗?
现在很多人开始替汪说好话,说他们那些人当年是为了让老百姓少受点罪才委屈自己当汗奸,这是多么可笑的说法。随便翻翻浦仪写的关于伪满的回忆录,或是汪伪的人写的关于76号的回忆录,看看他们这些人怎样为虎作伥,屠杀抗日人士的。无辜老百姓受的折磨,今天读来还令人不禁落泪。
抗战胜利后,汪精卫被掘墓鞭尸体,因为那时候人们真的是对他恨之入骨,为什么?现在的人很难切身体会当时的人经历战争的惨痛了,不过,看看<四世同堂>这本小说,还可以见其一角。这本书完稿于1946年,虽然是小说,但其中反应了汪精卫投敌时普通中国人的感想,两个字:震惊。
正因为汪的名望很高,被誉为"革命领袖","青年楷模"。很多厌恶蒋介石的人都把汪当作国民党的希望,一个精神领袖。这样一个人投敌,在对广大中国人心理上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而且他还有一套"为民请命"的歪道理,从他以后,大批的人堂而皇之的当奸。
例如,日本人搞了多年搞不起来的华北自治,从汪一投敌,立刻就成功了。为什么?因为有汪带头,华北的奸敢于公开不要脸了。而且,要怕汪北上来抢肥肉,所以赶快另立门户。
这就是汪精卫转变的人生轨迹。
我们可以看出来,自从孙中山死后,他与蒋的权位争夺中失利。此后就他鼠目寸光,并且一误再误。
尽管他在生活其他的方面表现的很好,那仅仅是由于他所有的欲望都集中在对权势的渴望上了。所以毛主席说他喜欢人有些缺点,如果一个人什么缺点都没有,那是非常可怕的。指的就是汪精卫这样的人。
中华文化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就是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陷入非黑即白的脸谱化思维。可是历史人物首先是个人,而是个人就有正反两面的。正耶邪耶,往往只是一念之间。某年经过银锭桥,人指此乃当年汪精卫谋刺前清摄政王之处。有感唏嘘,成诗一首:
诗题银锭桥
燕市曾经过楚囚,
银锭桥边壮名留。
悔不引刀成一快,
千古遗羞少年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