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长期而激烈的海权竞争在给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在应对挑战中寻找和把握机遇。
北京9月3日电(评论员 高祖贵)近来,海洋问题持续不断升温。从亚太地区看,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争端纠纷此起彼伏。从全球范围看,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围绕极地主权和战略通道加紧角力,印度洋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依然威胁经过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通道的安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海洋战略上动作频频,等等。透视此轮海洋问题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两个更深层次的发展趋势的影响正在扩大。
一个发展趋势是国际海洋秩序的调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从2009年5月开始,世界沿海国家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申请,由该机构进行审议并做出裁定。这项工作将持续到2014年。全世界已有69个国家提交了“详细划界申请”或“初步划界信息”,涉及全球所有重要海域。与此同时,不少国家和机构也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跳跃的部分条款提出意见,要求进行重新解释,至今已有74条意见。
这正是促使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对南沙和西沙部分岛屿采取国内立法等宣誓主权的做法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随后做出的判例很有可能被援引而形成新的国际规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修改也将引发新的国际海洋权益分割和角逐,国际海洋秩序可能由此发生调整。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世界主要大国出于争夺地区主导地位、领土主权、战略资源和能源、战略通道等诸多原因,越来越重视海洋,纷纷调整乃至推出新的海洋战略。
美国加紧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和海军“21世纪海上战略”,为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服务。日本2007年出台《海洋基本法》,2008年制定《海洋基本计划》,并建立了由首相直接负责,政界、学界和经济界共同参与的“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机制,力图打造一个海洋大国。近日有消息披露,日本将在亚丁湾沿岸的吉布提建立基地,以便为在附近海域执行打击海盗任务的日本自卫队士兵和巡逻飞机提供支持。俄罗斯2008年出台了《2020年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并将出台2009年海军战略和“2030年前俄罗斯大陆架调查与开发计划”,重振海权大国地位。印度也大力发展蓝水海军,在确保对印度洋主导权的同时,其海上力量力图向太平洋伸展。韩国积极推进“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越南出台《至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决议》。
这两个重要趋势归结起来,究其根本是资源和能源问题。正如世界多数战略家和政治家所清楚认识到的,资源和能源竞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未来发展和国家命运的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海洋作为开发潜力巨大的资源和能源宝库随之成为影响世界发展前景的最重要因素,海权成为新一轮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也就势所必然了。因此,海权争夺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国际格局的基本样式。这就意味着此轮海权争夺将是一个长期而激烈的过程。
对陆海复合型的中国而言,未来几年正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实现历史性重大跃升的关键阶段,能否从一个陆强海弱的国家转变为一个陆强海不弱的国家,从一个地区大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有保障的安全,对海洋的探求、治理和经营将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涉及维护西太平洋沿岸的黄海、东海、南海的领海主权和各种资源能源权益,而且涉及确保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安全,还涉及在海权竞争影响下的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处境。近期看,此轮长期而激烈的海权竞争在给中国带来不少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在应对挑战中寻找和把握机遇,进而在参与塑造新的国际格局过程从根本上保障海洋利益并谋求相对有利的战略地位提供了条件和契机。
然而,与其他海洋强国相比,中国面临的世界上最为复杂和不利的地缘政治环境在海洋地缘环境方面有同样集中的反映。中国不仅客观上属于海权不利国,而且在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上安全保障等主观方面也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尤其不利的是,中国一方面面临国际海洋秩序调整和大国海洋战略竞争加剧的压力,在周边面临的压力同样不断上升,而且显得更为紧迫和棘手。
多个国家在加强海洋科考和积极搞外大陆架主权申请的同时,纷纷加强以潜艇为核心的海上力量建设。印度第一艘自主研发的核潜艇已经下水,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生产和操控这类装备的国家。澳大利亚将在今后20年内把能搭载巡航导弹的潜艇翻番,增加到12艘。已经拥有2艘潜艇的印度尼西亚计划在2024年使潜艇数量增加到12艘。越南计划从俄罗斯购买6艘抗探测性能很强的“基洛”级潜艇。面对这样一个全球和周边海权竞争态势,中国确实已经到了从战略规划、政策创新、机制和力量建设等诸多方面切实加强海洋能力的时候了。后起者常常有后发优势可资利用,但需要超前眼光和战略决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