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多个主管部门近日纷纷升级对未来通胀风险的预警。图为商家赶在换季前打折促销,但难掩价格上涨风险。 中通社
【本报北京新闻中心记者海岩31日电】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内地的通货膨胀并不会很快到来,但国家发改委、央行等主管部门近日对通胀风险的预警却在升级,频频对未来价格上涨压力作出警示,并开始预留一定的政策弹性,未雨绸缪。分析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对未来通胀有所关注,适时推出应对措施,旨在防止滞胀、二次衰退等后果。
央行早在《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就提出,内地CPI将在下半年走稳,且存在反弹可能,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内需回升,流动性宽裕,令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物价变化纳央行「微调」参考
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出席中国价格论坛时表示,未来价格走势有望进一步好转……但流动性供应充裕,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逐渐显现。这是内地价格主管部门首次预警未来价格上涨压力。
央行有关负责人当天接受新华社访问时也首次提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同时,针对当前通胀预期有所显现的状况,未来需要把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适宜、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两大主管部门接连表态,三星经济研究院宏观组首席研究员马兹晖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多种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正在积累加强,通胀可能卷土重来。
三大因素掣肘 政策恐现两难
马兹晖认为,至少三大因素可能引发通胀。第一,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可能成为引起通胀的主要因素。仅上半年,银行新增信贷即达7.37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远远高于7.1%的GDP增幅。
第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强劲反弹,可能引发输入型通胀,并向产品线下游扩散。第三,国际金融体系暂时企稳,数万亿美元救市资金可能流入实体经济,引起全球性通胀。而中国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热钱流入,央行就被迫增发人民币买入外汇,从而增大通胀压力。
马兹晖认为,温和通胀有助于经济复苏,CPI上涨2%-4%,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加快经济复苏。但如果在全面复苏前出现通胀,政府将面临两难的政策困境─反通胀必须紧缩信贷,但会打击复苏,甚至引起二次衰退;而如果出现「低增长、高通胀」,中国经济会陷入滞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