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所谓“南海仲裁案”让许多专家学者义愤填膺,纷纷用自己多年的学识从历史、法理等多个方面驳斥某些国家别有用心的言论。这其中就有目前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华人学者郑海麟。
“最近,在温哥华逛旧书摊时,我又发现了许多美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其中‘南中国海’部分地图,均将南海诸岛明确标示归属中国。”谈起自己的新发现,郑海麟言语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去年5月,加拿大《明报》发自温哥华的报道称,温哥华市面出现由一家美国百年老字号地图绘制公司制作的1947年版的地图,该地图将不少南海岛礁标明主权属于中国。
“明报的记者发现地图后,找到我的相关著作,引述了我的论述,充分有力地证明二战后南海诸岛回归中国,并且获得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郑海麟本人就特别喜欢搜集旧地图。“我很喜欢逛旧书摊。那里常常能发现宝贝,很有趣。我对旧地图尤其感兴趣。在涉及领土的问题上,地图是最有力的证据。而且,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地图比文献更有效力。毕竟,文字资料可以有不同解读,但是地图则是一目了然,没有辩解余地。”
南海问题热起来以后,郑海麟尤其注意搜集相关地图。如今,他已经掌握了100多幅外国地图。“美国、日本、加拿大出版的地图都有。最有意思的一幅是美国1965年出版的,上面用法、德、英、日、中、西班牙语6种文字标注不同国家的领土主权归属。其中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皆用汉语拼音,下面用(Chung Kuo)即“中国”标注,明确标明南海诸岛归属中国。”郑海麟还指出,“从我收集的100多幅外国地图能看出来,二战结束到上世纪80年代期间,大多数美国、日本的地图都认为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属于中国。但是自80年代之后,许多国家开始修订地图,并加上注释文字,标明这些地方是有争议的。显然,地图的修订是根据政治需要进行的。”
郑海麟从事东海和南海问题研究已经20多年了。他说:“1996年,香港‘保钓’人士陈毓祥在乘船前往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过程中不幸牺牲。当时,温哥华的华侨华人发起了‘保钓’游行示威,并成立了温哥华保钓大联盟,推举我担任大联盟的发言人。”自此,他的研究方向就集中在台海、东海和南海问题。
这几年,郑海麟成了包括电视、电台、报纸等在内的诸多媒体的常客。
1998年,郑海麟出版了《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专著,书中用大量的中外历史文献和地图,结合国际法的分析,充分有力地证明钓鱼岛最早为中国人发现命名和使用,并从明代起便纳入版图,实行有效管辖。2012年,钓鱼岛“购岛”事件后,这本书成了媒体评论员经常引用的资料之一,郑海麟也常被媒体邀请进行相关评论。
所谓“南海仲裁案”被炒热后,郑海麟更是忙碌了起来。除了接受采访,更多的时间则花在逛旧书摊和泡图书馆。“原来在日本时是每周逛一次,现在则是有空就去逛。”他说,“所谓‘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显然只看了上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注有争议文字的地图,他们没有像我这么努力地找更多资料,对二战后一系列条约规定日本必须将武力侵占中国的领土,包括台湾澎湖、西沙南沙等岛屿归还中国的历史事实避而不谈,片面而且极为轻率武断地下结论。这显然是不了解战后历史和国际法的表现。所以,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说出历史的真像,让自己的同胞和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怎么安排的,南海诸岛的真正主人是谁,因此感到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而今,郑海麟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他仍在继续努力。
人物简介:在广东梅州市出生成长的郑海麟,1978年考入中山大学,1987年获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做过研究。1995年移居加拿大,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高级研究员。2005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