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笔家财最后怎么了?”我们一直在猜想。 “钱去了哪里?”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传到我们手中。
近期的“中国金骗案”的受害人居于英属哥伦比亚省里士满的华人社区。图为骗徒所用的假遗书和假黄金。
离乡别井的华人家庭,心里似乎都隐藏着不少秘密,而关于他们的许多事情,往往也是难以理解的。
他们既有失落的家财、也有谜样的亲戚。但随着记忆日渐模煳,对于过往的不幸、亲人的关系,他们都要私下慢慢解释。
母亲会说,问你的姨母吧。姨母一听,眼中浮起茫然的神色──“那么久的事情,我不记得了。”她说,别再提起了。但若在某个宁谧的时刻问她,她却可能和盘托出。
我的家族也不例外。我家的谜团是:据说我外曾祖父辈那一代曾经拥有一笔财富,但很快就散尽。到底是什么样的财富呢?我和兄弟姐妹们在澳洲郊区度过愉快而懵懂的童年时,就会这样猜想。听说是一笔庞大的财富,和船只、中国、战争有关。
我们知道这笔财富确实存在过,因为悉尼有一幢曾经闻名遐迩的大宅,名为米尔顿屋(Milton House),位于现在的艾士菲(Ashfield)市郊,占地4英畒。我母亲就在那幢大宅里出生,并住过一段短时间。一些1920年代拍下的老照片里,外婆和亲戚们穿得时髦漂亮,坐在米尔顿屋外。米尔顿屋原先的屋主是澳大利亚国父亨利.帕克斯(Henry Parkes)。这一切看似是澳洲华裔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那笔家财最后怎么了?”我们一直在猜想。 “钱去了哪里?”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传到我们手中。
无论在悉尼、温哥华还是旧金山,对许多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来说,这类家族悬案并不陌生,而且总有一些共同点,经常成为《喜福会》(Joy Luck Club)这类小说的素材。这些故事的背景都是20世纪风雨飘摇的中国:遭逢战乱、革命和国难,家族子孙离散、财富散失。
之所以会想起这些事情,是因为几星期前,英属哥伦比亚省的里士满政府发布新闻稿,当中附有一份古旧的文件。那是一份遗书,上面注明的日期是“1957年仲冬月之朔吉日”,内容关于一个命途多舛的家族,文末还提到一笔埋在地下的财富,委实引人入胜。
但结果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遗书本身就是伪造的,属于所谓“中国金骗案”的一部份。对于温哥华等大部份居民来说,这些骗案听起来也许匪夷所思,但对一些移居海外的华人家庭来说,许多情节都似曾相识:家庭破碎、战乱、散失的家财──所以有少数人会信以为真,因而上当。
这份伪造的遗书上,名为“陈毅霖”的人声称其家族世代从商,他本人有三个儿子,长子是副军官,在战事中殉职;次子在加拿大经商,幼子则与他同住。
遗书还称,1949年中国爆发内战,国家变天在即,迫使他带着幼子逃往加国寻亲。但幼子不愿放下兴旺的家族生意,后来又返回中国。此后,他就与幼子失去联络。
“陈毅霖”续说,现在他年老体衰,已不久于人世,因此热切盼望与儿子们团聚。他把所有从中国带出的小金器埋在家中的一堵墙下,当中包括金锭和金佛像。
骗案就是这样引人上当的。其中一个骗徒假扮体力劳工,与华人社区的一户人家接触,声称在一个建筑工地挖出了遗书和宝物,又称他要赶回中国,不敢将黄金偷带回去,因此愿意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将金器出售。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自然不必多说。而那些金器当然也是膺品。
这种骗局挺容易引人上钩,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通过深圳)都有人以此行骗。
而英属哥伦比亚省的案件中,一名居于里士满的44岁的华人士因涉嫌诈骗三名操国语的人士,被控以欺诈罪名。里士满皇家加拿大骑警下士Dennis Hwang称:“就我所知,此次拘捕行动可能是加拿大首宗公开的同类事件。”
我肯定这类骗案会再度发生。许多华人家庭仍有解不开的秘密,而骗徒就会利用这些秘密,编造出疑幻似真的谎言。
至于我家的神秘财富,当中的故事大部份是真实的。搜索过旧有的法庭文件和剪报后,就发现这笔家财是我的外曾祖父Peter SH Chong累积下来的。但他英年早逝,去世前委任其生意伙伴担任其遗嘱执行人,之后这笔财富就散失了。
这些执行人都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以孙中山先生的朋友──国民党南太平洋分部部长余荣为首。一战期间,余荣决定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航运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爆发革命后,全国一片混乱,航运业也随之崩溃,令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赔上了我外曾祖父的物业。他的遗孀──也就是我的外曾祖母Chong Quan-ying,就损失控告余荣,因此得到一笔赔偿金,但造成的破坏已不可挽回,曾经风光的米尔顿屋最终分割出售。
余下的家财由我外祖父辈的12名子女摊分。但我仍然希望,或许在某处真的埋了一袋金子和一份神秘遗书。谁说得准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