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毅母亲
亲情胜过所有医药
医院已经明確说不保证手术成功,手术后照片子脑中还有淤血,胸部有骨裂。
老人做完手术后昏迷不醒,变成植物人,插胃管食饲,一天四次,由医院的营养师配方,根据情况隨时调节营养成分。
老人病情起伏很大,吴志毅每次问医生,医生都说继续看。她曾经一个人私下跑到楼道哭。护士长就鼓励她说,有你在就给你母亲力量,就是一个精神支柱。
医护人员遂鼓励家人与病者说话,告诉她我们来了。起初还悄声儿说,医护人员就让家人大声说,并握住病者的手说,通过感觉触觉来获得心与心的感应,然后告诉病者你是谁。医护人员对吴志毅说:对病人的康復来说,家人的亲情要胜过所有医药。
守在浑然不觉的母亲身边,不断地说著我是谁,要听到就眨眨眼,直到有一天再重復此话时,老人的眼睛终于弹动了几下。
為了医治母亲,吴志毅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全天候陪伴母亲。她的家境并不富裕,先生在美国市级政府部门打工,女儿正在求学阶段,当时需要缴纳不菲的学费。她就此朴实地说:我妈这样了,我不能丟下不管,不管刮风下雨天天来,下刀子也要赶来。
苍天不负女儿孝心
从2011年5月至今,吴志毅的母亲一直在卑诗大学康復中心。医护人员努力恢復老人进食的能力,在康復中心起初也是打入营养液。在健身师等的配合下,记录下每次吞咽的观察情况,终于可以撤掉管子,可以用汤匙喂些流食,但一定要保证不能咳嗽,以免呛著。那时还不能用嘴喝水,要用一种凝固水。
直到有一天,老人终于可以吃东西了,吴志毅激动得与护士们拥抱,病房里的人都哭了。自从那时起,吴志毅在征得医院的同意后,开始给母亲做饭,但要由院方检查,并嘱咐一定要细细的。吴志毅了解母亲的口味,母亲不喜欢吃医院的,一吃就吐,可以说医院的营养餐并不见得好吃。
每天吴志毅从医院返回母亲住在温东的公寓,在路上买好菜,第二天早上5点多起来做饭,基本上每顿一菜一汤。隨著康復不断进展,老人的饭量也逐渐增大,医护人员就嘱咐少喂一些,不能增加体重,因為老人没有运动量,对心臟血压都不好。
老人至今需要完全护理,半边身子不能动弹,只能用机器升起放下,有个网状兜子可以將其放到轮椅上,推到病房外面,然后再从轮椅吊到床上。
除了规定时间问诊,一有情况,医生也会隨时赶到。护士定时换尿布,定时给老人洗澡。每次母亲洗澡,吴志毅都跟著服侍。每天她给母亲刷牙洗脸,本来可以由护士来做,但她还是坚持自己干。
由起初只能眨眼,老人现在不但能够说话了,脑子也变得清醒,尤其对一些老事都能记忆。医生用笔碰老人脚心,一个脚甚至有了反应,后来也能攥手了。病房里特意安装一架电视,安排中文节目。医护人员都称是个奇跡,只是避免与老人提及不好的事情,情绪化还很严重。
老人的康復离不开女儿的悉心照料,吴志毅的孝行受到医护人员和病人们的交口称赞。而吴志毅感激先生的支持,对家里所有付出他从未说个不字。
吴志毅说自己之所以数年如一日地照料病母,也是父母言传身教所致。父母当年就是悉心照顾祖辈,树立孝顺的榜样,而对子女也是倍加呵护,无微不至,家人之间的感情太深了。母亲总是讲分享,在单位时当工会主席,向来同情弱者。当有人对吴志毅说你妈有福气时,她总称為了自己的成长,母亲真是倾尽心血,為此也应该知恩图报。老人并没有太多要求,现在老人有需要,就把爱还给她,这只是最起码的,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还算什么子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