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加国

加拿大民间呼吁出台全国统一儿童入托政策计划

www.sinoca.com 2013-11-03  RCI


  加拿大执政的保守党最新的施政纲领全文有7,100字,其中有64个字涉及到加拿大“很多普通人必须面对并感到压力”的问题 – 学龄前儿童的入托问题。

  保守党在七年前就提出了要制定全国统一的儿童入托政策计划,可到今天还未出台,仍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入托犯愁。政府补贴的低价托儿所严重不足,有的母亲在用试孕棒一变成蓝色时就赶紧到托儿所登记排队,祈祷能在产假到期需要回去工作时,托儿所能接收孩子。因为高价的私立托儿所是大多数年轻人难以承担的。

  杰里米·休斯的孩子索菲亚已经一岁多,他的妻子为了保住原来的工作,修完产假就回去上班了。他则辞去工作带孩子,因为托儿费太贵了。他说,如果能把孩子送托儿所,那是最理想的。

  可现在找不到托儿所,那就只能先不上班。这使一些企业失去了有经验的雇员。而加拿大本来就缺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按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项统计数字, 因为家庭事务而无法上班,给全省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约6亿元。

  温哥华市最近有两所新的幼儿园开张, 但这显然仍不能满足需求。BC省关注儿童联合会的主席沙伦·格雷格森说:“现在多开几家幼儿园是非常需要的,但这对缓解这个城市和这个省的儿童入托危机作用很有限”。

  格雷格森女士认为,在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每年要发放数十亿加元的老年生活保障金。但在儿童福利方面,除了根据家庭收入发给的儿童福利金,就是每个孩子每月给发100元的托幼补助。这并不是明智的策略。没有新的全国儿童入托政策,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负面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不愿多要孩子,甚至根本不敢要孩子;二是家庭负担加重,父母丧失就业机会。尤其是女性,牺牲更大。目前在加拿大,有大学文凭的人中妇女占61%,她们之中有五岁以下孩子的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二有工作。

  专家们说,政府不应只看到创建全国统一的幼托系统需要增加支出, 每年约需110亿元。更应做深入分析,有长远眼光,看到它有多大的回报。

  首先,即使从经济上看,现在政府给每个入托年龄的孩子每月100元的入托补助,加起来有26亿元,每年给有上幼儿园家庭的退税也有约170亿元,这两项加起来已超过投资创建全国统一幼儿园系统的费用。

  其次,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幼儿园后,可以出来工作,特别是那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可以缓解人才荒。即使无技术特长的父母出来工作,也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减少了贫困家庭,二是纳税增加。

  第三,多开设托儿所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可以吸引和造就更多的早期儿童教育人才。

  第四,对儿童本身的成长也很有益。孩子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从90年代开始就受到重视。2003年,加拿大银行行长戴维德·道奇也正式对此作出肯定,他认为,完善的托幼系统可以培养出更健康、更快乐、更具聪明才智的新一代人才,以适应当代知识型经济的需要。

  专家们还提到,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幼托服务政策需要较长时间,包括幼儿园的增加,教师的培养,都需多年的努力才能理顺。以魁北克省为例,该省从1997年开始实行统一的公立托儿所每天五元的政策(现在增加到7元。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家庭每天十元)。这一系统到现在能接收的五岁以下的儿童,也只达到一半。很多家长仍然排不上队,他们说,等一个公立幼儿园的位置感觉就像买彩票。

  实际上,现在从政府到教育界都已经认识到,实行公立幼托体系的重要性,也知道它是私立托幼体系,家庭式的托儿所无法代替的。目前各省也采取了一些折中的办法,比如把学前班的入学年龄尽量提前,有的甚至让四岁的孩子就可以进学前班。但问题是,这么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教师来照看,这又从幼儿园系统挖走了幼师。

  加拿大儿童福利组织Childcare Resource & Research Unit 的资深研究者玛莎·芬德利虽然也赞成创建全国性的托幼体系,但她不认为政府应该把托幼费用全部承担下来。她说:“很多人希望送孩子上托儿所不用花钱,那怎么可能呢。尤其是现在的现代家庭,孩子的照管是家庭开支的重要部分。” 因此她不赞成那些把现在托儿费说得高不可及的夸张说法。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火车阿省再次出轨 幸无泄漏
下一篇:加拿大探险家营地遭野熊打劫 靠吃爱犬活3月(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