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堂在协会展厅介绍古玩鉴别法,提醒市民切莫为蝇头小利上当受骗
针对温哥华接二连三的假画风波,有专家称近年来温市古董市场渐被假货充斥,的确有人在中国「落单订造」;他透露花瓶造假过程,并提醒市民私下交易仅靠业内自律维系,不存在所谓的「保证书」效力;而毫无鉴别知识的入门级买家求一夜致富的投机心态更不可取,上当者十之八九。
北京松堂博物馆馆长、温哥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李松堂以「很有意思」形容其中一名L小姐试图以2000元从长者手中购?胄的真,他估计?胄的真品在各大拍卖公司的价格均在20万美元以上,L小姐以百分之一的价格寻真,概率微乎其微。
李松堂表示,古代艺术品价格昂贵,一些道德败坏之士不惜采用现代技术造假贩假以牟取暴利,私人交易可信度更低。
他举例称,中国景德镇的造假高手仿制「功力」令「内行人」叹为观止:
以元青花瓶为例,鉴别工作本来是一看器形、二看瓶胎、三看釉色、四看纹饰。造假工艺将真的残器打碎,取其粉末制作瓶胎,或直接取真品的瓶底移花接木,再仿古钴料上色;加上纹饰提笔时的含?结晶斑,骗子亦懂得用含富矿的颜料仿造上面的颗粒状斑点。
李松堂揭露,即使最以假乱真的仿造品相似度也不会超过80%,所差的20%就靠识别那些不可复制的材料,如真品元青花瓶上的钴料采自中国明朝年间的伊朗,早在72年前已采绝,诸如此类的细微差别,入门级买家不可能轻易识破。
而就字画而言,看的则是画面是否有灵动感、纸张材质、印章及书法等。他感叹,若遇高明骗子,鉴赏者的经验也未必够用,就算拿激光点测材料含量,再比对标本库研究其微量元素的衰变过程,都不可打包票称「这是真货」。
另外,其中一名报称被骗的事主称因手上有「真保证书」才不疑有诈,李松堂认为,此类保证书并不具法律效应,有意的欺骗可能绕过道德、法律的双重约束。
另有受骗者因被对方称与名人的合影就认为「手上是真货才会腰板硬」,李松堂建议买家切莫「听故事」,要只将注意力放在交易物品上。
李松堂坦言,古玩造假在中国已比比皆是,业内广泛流传的一个例子,是某富翁花上亿元购买一屋子「古董」 ,原来都是假古董。而加国向来以诚信为本,古董市场还显稚嫩,被骗子钻了空子也不足为奇。
买古玩先了解历史工艺制作
李松堂认为,购买古玩的第一步即是了解历史及其艺术品的制作工艺和属性。收藏古玩除机遇外,还需雄厚资金支持;当然为升值投资亦无可厚非,但若既不做功课又想以小博大,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中,恐怕有九成人抱得赝品归。李松堂建议有意购买古董的市民请资深鉴赏家帮忙,认准后再购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