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京士顿监狱爆发了数次震惊全国的暴动或越狱案,让它成为媒体的焦点而变得更加广为人知。暴动的原因和监狱的条件恶劣有很大关系。前一期我们提到:虽然安省京士顿监狱是本着“人道”的理念建立的,但是几乎是从建成一日起,它就一直和“虐待”、“野蛮”、“腐败”等词联系在一起。监狱里不仅牢房极其狭小,而且犯人需要遵守各样的规条,稍不注意就会犯规,并接受严厉的处罚,这包括铁鞭抽背、“站棺材”、“拴铁球”等。20世纪之后,虽然狱方扩大了牢房,而且还添加了电灯、自来水的基本生活设施,令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各种刑罚、虐待仍然不断。犯人们有苦难言,怨恨在心中扎下了根。
監獄刑具:活人棺材
此外,20世纪30年代西方各国遭遇“经济大萧条”而社会动荡,京士顿监狱开始关押骚乱分子。一些着名的“共产背景”的抗议人士,包括当时加拿大共产党领袖巴克(Tim Buck)也被关在了京士顿监狱里。谁知这些活动家们在监狱里竟“如鱼得水”,他们在那里掀起的风浪,可丝毫不比他们先前在社会上与政府的斗争小。
1954年犯人們燒毀了監獄的圓頂大廳
1932年,一些稍微遭受了冤屈的犯人向狱方提出“赔偿”被拒绝,引发了一场大型的暴动。暴动甚至引起了联邦国会的关注,国会议员麦克菲尔女士(Agnes MacPhai,她也是本国第一名女性的国会议员)受命进入监狱调查。随后她主持撰写了一份报告,披露了京士顿监狱的“野蛮对待犯人”问题,这包括狱警设立了诸多几乎无法遵守的规条,令犯人们接受刑罚已成了家常便饭。
在麦克菲尔的推动下,京士顿监狱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改革,这包括1934年专门设立的女犯牢房。
1971年京士頓監獄騷亂后的廢墟 1
从1950年开始,京士顿监狱变得人满为患。拥挤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1954年,一群犯人们在监狱中纵火,将监狱的标志性圆顶大厅给烧毁。
1971年,京士顿监狱再次爆发了一场暴动,要求改善牢房条件,犯人们还挟持了狱警作为人质。这场骚乱一共持续了四天,政府甚至调用了军队。监狱设施被犯人严重破坏,最后狱方不得不将犯人转移出去,修复了设施后再让他们回来。国会随后进行调查,报告将骚乱的原因归结为:设施老化、牢房拥挤、狱方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不过,这场骚乱最终促成了监狱的改革,重建后的监狱可以独立囚禁超过600名犯人。这场改革后,京士顿监狱“消停”了近30年。
1971年京士頓監獄騷亂中犯人們打出的呼吁改善管理的橫幅
1997年,京士顿监狱再次由于一场骚乱而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1999年,时年28岁的银行大盗科恩(Tyrone Conn)竟从戒备森严的京士顿监狱中逃脱,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科恩是个越狱“高手”,先前有从不少小型的监狱中逃脱的“经验”。这次他仅用了一张梯子,一把自制的攀岩钩就越过监狱围墙,并将从厨房中偷带出来的的胡椒粉洒在身后,令警犬无法追踪。两周后,科恩在多伦多的一所公寓中被警方包围,并开枪自杀。
从1997年开始,京士顿监狱被立为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设立博物馆和史料陈列馆。即便是两年后监狱关闭了,游客们仍可以前往博物馆参观,一瞥这所监狱长达170年的阴森历史。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