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在市政厅大楼前菲利普斯广场上时,可能不会意识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是多伦多的第一个唐人街。一个世纪前,无数第一代华人移民忍着背井离乡之痛,在这里艰苦创业,流汗打拼。
上图:黑圈是多伦多的老唐人街最兴盛时期的范围(现已成为市政厅),红圈是现在的中区华埠。
说到多伦多的唐人街,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位于市中心士巴单拿大街(Spadina Avenue)和登打士西街(Dundas West)上的那一条。在多伦多现有的5个唐人街中,这条街确实是规模最大、而且最具有华人文化特色的,却并非是本市的第一个唐人街。
上图:1917年,一个华人父亲带着孩子郊游。如果图中的孩子现在还在世,应至少已百岁高龄。
有资料记载的多伦多华人的历史可以上溯上1878年。在本市的官方纪录中,能够查到在多伦多定居和工作的华裔是一位名叫Sam Ching的人,他当时在市中心老市政厅附近开办了一间洗衣店。早年多伦多华人稀少,到1881年全市也只有10位华人居民,4间洗衣馆而已。
上图:1919年,多伦多华人童子军团(Boy Scouts)和运动员在High Park合影,手持英国国旗和当时中国北洋政府的五色共和旗。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于1886年建成后,华人开始由温哥华沿着铁路东徙,至多伦多及蒙特利尔等东部城市。1894年,多伦多的华人人口渐渐增至50人。
20世纪初,大量华人移民乘火车远赴多伦多及东部其他城市发展商业。至100年前的20世纪初,本市华人人口超过1000,他们在老市政厅附近的几条街上,散布开办了几间商店、洗衣店、杂货铺,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华人社区。
上图:1923年,多伦多约克路公立小学学生合照,14个小学生代表14个族裔。第二排左边第一位男孩是华人。
对于很多和Sam Ching一样的第一代华人移民来说,老市政厅后面这块地方,也就是登打士西街和伊丽莎白路(Elizabeth Streets),是他们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家。至1921年,多伦多市的华人人口为2100名男性和115名女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可是,时任联邦自由党政府仍在1923年通过《华人移民法案》(The Chinese Immigration Act, 1923;又称《排华法》),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即使是有英国国籍也不行,这打碎了大量华人希望国内亲属也来加拿大团聚的梦想。
上图:1923年,联邦政府通过《排华法案》,禁止華人進入加拿大,所有加国华人都必须到移民部注册领证,甚至包括照片中的这个8岁男孩。
直到二战后的1947年,联邦才废除了这个歧视性的法案。在1923年和1947年,加拿大的总理都是威廉.麦肯齐.金,就是50元加币上印的那位。每次用50元钞票,总能联想到这段令华人屈辱的历史。
上图:1924年Elizabeth大街上的华人民居,屋后是多伦多旧市政厅大楼。
上世纪30至40年代是多伦多第一个唐人街最繁华的时候,覆盖面已由西向北伸展至登打士街,伊丽莎白街为唐人街之商业中心,内有中华会馆、致公党、至德党、李氏公所等堂所,商店50多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