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加国

华人“移二代”在加练中文:寻根念祖成最大挑战

www.sinoca.com 2011-07-29  北美时报


  移民到多伦多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其它地方来的也有,比如东南亚,加勒比海等地,但人数相对较少。

  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有60万之众,其中,香港人大约有27万,大陆人差不多有22万,台湾人也有7万之多。不管来自哪里,华人移民都有相同的寻根念祖的习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也是一脉相承。

  早期移民来的华人大多居住在唐人街附近,说的是客家话、闽南话,或是粤语,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香港移民的涌入,说客家话、闽南话的很多也都说起了粤语,这个时期,说粤语成为了大气候,那时在唐人街,对着商铺老板说普通话,他们听不懂,商铺老板说粤语,说普通话的大陆人也听不懂,各自都有陌生的感觉。再后来,到了90年代后期,大陆来的移民逐年增多,粤语已经不是唐人街的"官方语言"了,上海话、北京话、东北话、山东话、河南话、四川话等等,更多的是普通话港台人称为国语,都走进了唐人街。

  说粤语的也顺势应时说起了半生半熟的国语,传统的中区唐人街就已经不再是华人文化和生意的单一代表性的聚散地了,大多伦多地区的周边城市新兴起了大量的华人居住区和商业区,在这些地方,满眼看到的尽是中文牌匾,华人的各类生意布满了街市。

  从这之后,国语和粤语在大多伦多地区就开始并驾齐驱了。以至于自认为颇懂得一些中国文化的西人见面就首先会问,你是讲广东话还是说国语?虽然语言不同,但相同的是,中港台移民都认中文都认同中华文化。大批中港台移民从8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举家来到多伦多,那时跟随着第一代移民家庭过来的孩子或是在这里出生的孩子现在也都长大了,由于文化环境不同,这些移二代对中文的了解就不多了,有的甚至不会说国语也不会说粤语,只讲英语只认识英文。

  多伦多是个移民城市,奉行多元文化,有170多个国家的移民居住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在这里交汇、繁衍、传承。移民后代在这样多元化的环境中,选择也是多元化的,有的对祖裔文化有兴趣,有的就没有兴趣。许多华人第一代移民还是希望他们的后代不要忘掉中华文化,有的在家里交流时只和孩子讲中文,教孩子学汉字,有的送孩子去课外中文学校。许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移二代,尽管中文知识没有国内同龄孩子积累的那么多,但是说话认字都没有太大的障碍,有的自学成才,研究中国文化,有的自学成师,甚至还教多伦多的老外学中文。

  杰妮教中文

  杰妮9岁随父母从中国移民加拿大,当时在多伦多入学见校长时,尽管她只会用英语数数和说几句简单的问候语,校长还不停地夸奖说非常好非常好。来多伦多的头几年,杰妮的英语进步很快,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口语和听力跟当地的孩子就差不多了,由于来多伦多的时候岁数小,杰妮说的英语基本没有外来口音。

  杰妮的学业也很优秀,高中毕业时,她申请的三所大学,多大、约克和滑铁卢都给她发了录取书,还提供了高额奖学金,约克大学的系主任还亲自打电话给她,让她到约克读书,给她提供校、系两级奖学金。杰妮最后选择了去滑铁卢读计算机科学。

  毕业后,杰妮在多伦多市中心的一家IT公司工作,随后换了二家公司,至今已工作了七年,薪水在两年前就已达到了6位数。杰妮喜欢旅游,这几年去了南美,非洲,欧洲很多地方,杰妮也喜欢探险,学过驾驶飞机、驾驶帆船,学过攀岩、飘流,曾经在安大略湖划独木舟从市区湖畔横穿到江心岛,蒙特利尔的爵士乐节每年都开车去参与。

  从小学开始,杰妮就和同学一起,挨门挨户兜售巧克力,为红十字会募捐,最近几年,为环保和慈善募捐,杰妮爬过CN塔的1700多级台阶,蹬过30多人蹬的脚踏车,参加过骑单车200多公里越野等活动。杰妮每年都为红十字会献血,为中国、海地、日本灾区捐款,还通过联合国机构常年捐款给贫困国家的两名孩子生活费,在多伦多,杰妮每月定期资助儿童医院的病患孩子。

  杰妮对中文产生兴趣是在大学毕业以后,那时比较轻松,杰妮看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她特别感兴趣书中对中国山川河流犹如仙境般的描写。回去中国几次,感受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奥的祖裔文化。

  从去年10月份开始,杰妮组织了一些对中文有兴趣的朋友举办了几次中文沙龙活动,随后,杰妮被举荐当了他们的中文老师。杰妮组织的中文活动,完全是凭着兴趣,没有任何资助,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当中文老师,虽然也是凭着兴趣,却让杰妮感到有些压力。杰妮想当一个有丰富中文知识的老师,然而头三脚却没有踢好。第一次课,有个比利时的学生发问,中文的当心和小心有什么不同,杰妮左思右想也找不出答案,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当心和小心究竟有何不同。

  第二次课,一个韩国女孩提出的问题更为深奥,当事情难办时,为什么说理不出头绪,当时就把杰妮问懵了,杰妮说她原本想解释是头发太乱,幸好自己认为没有把握就没有说出来。回来查GOOGLE,才知道头绪的绪字不是头发须子的须。

  第三次课的问题是一个白人男孩提出的,杰妮说问题有些神奇,这个男孩说最近他学了一个中国字,当对一件事不知道时就说"崩",这个男孩发这个音就像放炮竹一样短促而有力,杰妮连续让他说了三次"崩"也没有听懂是什么意思,倒是一个参加中文活动的尼日利亚朋友出面解了围,他猜想这个男孩说的"崩"应该是甭。

  杰妮说,即使是甭,她也不知道中文是什么意思。这个尼日利亚朋友后来就成为了杰妮的助教,他出生在多伦多,是一间金融公司的部门经理,已学中文多年。杰妮说,当助教对他有些不公平,这个尼日利亚朋友懂得很多离奇古怪的中文,都能当杰妮的老师了。这个尼日利亚朋友的太太是一个白人,喜欢购物,每当太太购物时,他就会用中文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当了中文老师,杰妮才知道自己中文功底差得太多,就更有兴趣去学更多的中文然后再去教她的学生。杰妮的课堂在HIGH PARK的绿地,开课已经快一年了,虽然中间跑了一些学生,但是学生数量还是增多了。

  杰克逊写三国论英雄

  杰克逊姓郭,小学毕业就随着父母从山东移民来到了多伦多,到多伦多之后,就有了这个英文名。现在读多伦多大学历史系二年级。在多大历史系,杰克逊有机会跟着教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是他最喜欢的学科。

  杰克逊在2005年随父母来到多伦多以后,就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文学和历史的爱好,读中学时,同学中有从中国大陆和香港来的,他们来的比杰克逊早很多年,有的是在这里出生的,虽然他们有的会讲一些国语,但对中国字认识的都不多,对中文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学习兴趣。杰克逊对中文却有着天生的兴趣,喜欢看华语电视频道,在网上读二十四史,读诸葛亮文集,读唐诗宋词元曲,读佛经道经,读明史清史,不懂的字就靠查字典。

  中学期间,杰克逊读了上百本中国历史名著。2007年杰克逊15岁时就开始以郭扑文的笔名在北美时报发表散文和各类文学性的文章。后来成为该报的专栏作者。四年来,杰克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有言道,"少不看西游,老不读三国",读懂三国需要的不只是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还要有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杰克逊在多伦多不仅读三国,还品评三国,研究三国,从今年初他在北美时报主持的专栏中,连续发表品评三国的文章,至今已有20多篇。

  曾有位读者与报社联络,说他每期必读这个专栏的文章,想见一面这位"学问厚实的先生",未曾料到,杰克逊才19岁。杰克逊也与一些对中文有兴趣的朋友在一起经常聚会,朋友有来自南亚的,有当地的西人,也有大陆和香港的移二代,他们不仅在一起跟杰克逊学中文,学书法,也和杰克逊讨论三国。

  杰克逊说,喜欢中文的西人很多,他选修的东亚系的中文课,300多个学生中有200多人是西人。杰克逊的愿望是从学士念到博士,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杰克逊还有个计划,今年回中国一趟,去考察三国时期的古历史,还要顺便去请教几位研究诸葛亮的学者,去请教这几位学者是他的多大教授替他牵的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44%加拿大人对商业前景乐观 特别是西部省份
下一篇:加拿大华裔父母操心美貌女儿 色魔难辨性教育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