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加国

申领养老金居住期限10年减至3年 你会同意吗?

www.sinoca.com 2010-03-12  北美时报


  近日接到一则来源可靠的消息:一个代号为C-428的新法案在加拿大国会被正式提出并将提交审议,随后引发辩论,并有团体出面组织网上签名反对活动。消息称,拟将新移民长者津贴(OAS)的基本居住期限从十年降至三年,即入境后对加拿大几乎全无贡献的长者,三年后便可享有OAS。

  长者津贴或称高龄保障养老金(Old Age Security,简称OAS),养老金的受益人是全体公民。是指加拿大人不论其资产或收入,均会在达到规定年纪后获得的高龄保障退休金。OAS无须供款。由于领取资格视乎若干居留年数规定,因此新移民并不能享有全数退休金。但如果你成为加拿大公民或移民,年龄在65岁或以上,在18岁以后在加拿大居住至少10年,则可以获得OAS退休金。

  观点大对碰

  新法案会不会批准暂且不论,首先问问您,同不同意?北美时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华裔人士的看法,当中的观点各自不同。

  电脑程序员李先生:三年?不用熬那么长时间了,那我要考虑把父母接来团聚。父母是移民心中永远的痛。他们为我们付出太多,到老了,我们还要离开他们,如果加拿大政府有条件有能力的话,应该为移民考虑多一些。

  会计师陈先生:十年时间真是太漫长了。反正那些人到了年纪,过来也不能做什么,不拿养老金怎么生活呀,也正是因为加拿大有这种好处才移民的,不然谁会过这儿来呀!他们的儿女在这里辛苦这么多年,也算为加拿大做了贡献吧,交税也就算他们为自己的同时也是为父母,尤其是那些老移民在这里经历那么多年,很多在大公司工作得不错呀,赚钱多,当然交税也多,把老人接过来团聚,应该让他们享受晚年才对。

  老移民王先生:如果降至三年,过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政府用来支付养老金的钱势必要增加,听说现在都不够,这次冬奥会政府花50亿造雪,费用巨大,今后恐怕用于各种补助会缩小吧。但也别不知足,你去世界上看看,有哪一个国家象加拿大这样让你进医院好吃好喝理疗保健养你直到死,再去指责就不友好了。换位想想,假如是你家,你能让黑的黄的棕色的各种各样的人随处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但话说回来,所谓多元文化其实是一片散沙,大家仍然固守在自己的小堡垒中,今天这样不好,明天那样不够,各说各的理,那些土著人(本土加拿大人)会如何想?几代以后,各族裔人种进入加拿大管理层,问题不多才怪,最后悔的肯定是加拿大人。他们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搞这么一个移民国,弄这么一多元文化。现在问题丛生,上头党派意见不一致,下面多元民族想法不一致,加拿大政策从来就不具连惯性,好事儿谁摊上算谁的,有开头没结尾,本地人虽然人文素质不错,但责任感非常差,因为大环境促使人的生活方向变得模糊,控制这个多元大家太难了。至于从十年降至三年,当然好,但这个国家必需要有实力,因为缩短时间意味着成本更大,只是它不要转嫁到纳税人身上。

  银行职员耿女士:"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要加一句:"游必有方"。可是有的人是"无方游",俺也算是一个吧,自己害自己也就算了,甚至还要连累父母跟着受累。在这里生活100年,我也不会变成加拿大人,所以不管三年十年,只要你过得好就该把老人接来。

  工程师岑先生:我父母是做生意的,他们根本不用花我们钱,反倒我们还要靠他们来贴补,他们做游轮,上教会,去世界各地旅游,开心着哪。对没有工作的老人家而言, 他们在加拿大的生活状况其实是由他们子女的生活境况来决定的,子女的生活水平就是他们来加生活状况的一面镜子,子女在这过得好的,他们往往都会过得好。中国的老人都是以子女为重,不管儿女条件如何,张口向儿女要钱的滋味会让他们难受。加拿大政府应该提高长者入境的门槛,否则将会是一个大麻烦。别说三年,十年都有那么多人在排着队哪,三年说不定有多少人要来的。

  留学生小陈:"人离乡贱"对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来说,真是一语中的。贪婪是最大的愚蠢 。三年就能拿养老金,毫无贡献,就要索取,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老人一登陆,就享受医保,享受养老待遇,你移民加拿大的目的难道就为了区区二三百的老年金?

  中文教师方老师:能不能换一种思维,取消来自任何世界各国老人移民的退休金,但子女缴税时扣掉一部分税,这样杜绝任何歧视的借口,而且也保留了子女是真的宣誓,符合一切游戏规则。各方面都满意。

  养老金是块唐僧肉

  加拿大号称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而恰恰正是依靠这些种种福利的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会因其各种原因移民至此。在加拿大的所有福利项目中,最让加拿大人自豪的是它的全民免费医疗体制和养老金。美国人对此也非常眼红,克林顿上台第一天就委任夫人对美国现行医疗体制进行大胆改革,试图建立一个类似加拿大的制度。方案提出多项,但最终未能实现,究其原因,只因为,加拿大体制是建立在高税制基础上,而美国又想免费医疗,又不想多纳税,甘蔗哪有两头甜?

  而众多移民视养老金为在这块土地生根的重要酬码。不但自己入籍安心等待,更是把父母接来身边安享晚年,但就文化差异导致长者晚年的丰盛与尊严而论,生活呈现多种化式态,当然好坏全靠个人情况和亲身体验。一些长者为拿养老金,在国内已经是退休养老状态,来这里为不给子女添麻烦,却要打工求生存,外加经济,儿女相处,精神生活,生病等状况所带来的烦恼,不一而论。数据显示,去年底,加国驻中国大使馆只有108个名额,而申请个案却超过1000多人,这就是说,有人要等近10年才会获安排。等到那时,父母安否,健在乎?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移民是人口增加的重要渠道。如今社会福利不胜负荷,人口老化日趋严重,政府只能低音喊人道主义,安省移民厅厅长陈国治上台就要重点吸纳投资移民,并要移民年轻化英文过关,父母们自是排挤在外,对于政府如此这般,有人赞成,"一对移民带来4个老人,加拿大不就要变成老人国,吃得消吗?"有人反对,"漠视父母团聚申请,放弃人道主义,如何算是公平公正的民主社会?"

  而现在,十年期限降低至三年,设想一下,情况会如何变化?

  养老制度有漏洞

  笔者楼上有一对老人,儿女们都在美国工作,因为美国看病太贵,于是宁可与儿女分别生活在两个相邻的国家,老夫妻俩拿着中国的养老金和加拿大的养老金留在加拿大正等待申请老年屋,现在他们自己住一间还出租一间。看来还算奉公守法,两位老人说,等把把该得到的福利都拿到了才算不枉移民一回。

  还有一位86岁的老人已经入籍,为照看孩子跟着儿子到了美国。大家知道,加拿大人的PENSION是可以全球领取的,而依附子女移民的老人所拿的低保,只有在加拿大境内定居才有效,出了加拿大就不可以领取,也就是说,老太太出了境就领不到每月700元的福利保障。但这位老太太不仅能住在美国,享受美国的生活环境,还能每个月享用加拿大政府的养老福利,当然还能为孙子的小家庭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经常游 走于美加两地的人应该早猜出来了。那就是辛苦一点,不坐飞机,开车往返两地,这样就不会留下出入境记录,把通讯地址设在加国的亲戚朋友处。后来,老太太生了病,吃苦孝顺的儿子孙子并没有给老太太在美国买保险,实在是美国保险太贵,何况老太太有加国公费医疗福利,何必在这上多花钱,回加拿大住院,不用掏自己一分钱。

  十年期限会发生问题种种肯定不止于此,那么现在,由十年要降低至三年,还会有什么新问题出现呢?

  羊毛出自羊身上

  养老金的确是块味道不错的唐僧肉,人人当然都想吃。吃得合法合理正当不算占便宜。没错!那么,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这些养老金的钱来自哪里?

  我们记得,去年末,阿尔伯塔政府向公立中小学老师的养老金计划增援数十亿。对政府来说,这是最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罢工以及老师继续短缺的现象,而纳税人也很少知道或懒得去研究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真相。

  而事实上,这种不透明,导致真相被遮盖。正在纳税人自己,正在为加拿大的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损失买单。

  没错,这些钱全部来自纳税人。

  权威数据显示:根据联邦财政部周五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从去年4月至12月的9个月内,联邦赤字已达394亿,而联邦财长为2009-2010财年所做的最初预算为337 亿,其后又调高至560亿。

  实际上,加拿大不到40%的人享有雇主支付的退休金计划,剩下的人则依赖于存款和加拿大养老金计划(Canada Pension Plan)。而养老金计划中最重头的则是在公共部门中最普遍的养老金固定受益计划。

  据权威数据显示,安省市政雇员养老金计划(Ontario Municipal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简称OMERS)报告称,2009损失80亿元,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报告称,2009 年损失400亿元,是加拿大所有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专家们称,除非市场奇迹般地恢复,否则加拿大纳税人将面临双重的代价,因为他们不仅要承担自己养老金计划的损失,还要拿出钱来弥补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的损失。而由于公共部门的养老金计划是由政府出资,所以,这一巨额损失将由加拿大纳税人来填补。

  纳税人是否觉得公平?

  但如果不这样,这笔钱应该由谁出?由政府出,政府能不能出得起?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加拿大今年温暖干燥的冬季或将给夏季带来麻烦
下一篇:加拿大夏令时本周日凌晨开始 别忘了把钟拨快!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