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107年历史中就任三军统帅的第一位女总督,身兼律师、学者、妇女运动者和祖母等多重身份,也是英国女王在澳大利亚的第一位女性代表的奎顿·布莱斯(Quentin Bryce)最近表示,澳洲应建共和国,结束君主制度。
要女王还是要共和?一直以来这都是澳大利亚的焦点问题。2007年11月当选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Kevin Rudd)就曾庄重承诺,澳大利亚将举行全民公决,决定是否不再尊奉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外界预计,公投可能会在2010年与下次大选同时举行。从目前情况来看,澳大利亚“废掉”英女王另立元首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支持共和制的不仅是现任总理陆克文,还有反对党领袖。
身为女皇驻澳的代表,担任三军统帅的女总督竟公开表示支持澳大利亚应建立共和结束君主制度,这在与澳洲同为英联邦国家并现况类似的加拿大引起了波澜,一些支持共和的积极分子纷纷附和,认为加拿大应该开始辩论是否结束君主立宪制度。
多伦多商人,也是旨在鼓励公民公众讨论如何改变国家治理方式的“支持加拿大共和国民间团体”全国总监的活跃分子弗雷达认为,澳大利亚的共和国运动势力庞大,但在加拿大对此话题缺乏讨论;而加拿大保皇党行政总监芬奇则持不同意见,他说现时公众没兴趣讨论这个问题。
根据一些民意调查,近年更多加拿大人赞成废除君主制度,支持的人大约占55%,比率还在上升。
2008年4月份,魁人政团党魁杜锡(Gilles Duceppe)又出惊人之语,他称加拿大不再需要总督,而现行的君主立宪制是非常“荒谬”的。他说,“首先,我不觉得我被一个代表女皇的人所代表。这不是民主政治。而她代表了大英女皇。”
杜锡的言论受到了各党派的抨击,认为他的指摘是搞政治游戏,为了扭转魁人政团目前低迷的支持率。
虽然杜锡的言论出自于政治利益,最终目的在于魁北克独立,最终造成加拿大的分离,但是君主立宪制和总督制在加拿大也引起很多人质疑,加拿大是不是还需要女皇?
加拿大、澳大利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采用的是议会君主立宪制。两国最早是英国殖民地、后来升为自治领。1926年“英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已经由殖民地成为自治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是“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唯有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从法律上对此予以确认。1982年3月英国上院和下院通过《加拿大宪法法案》,4月法案经女王批准生效,加拿大从此获得了立法和修宪的全部权力。
在澳大利亚,有些上年纪的人都把英国称为他们的“母亲国”,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当作他们的“兄弟国”,寓示着澳大利亚与这些英语国家在民族、种族和价值观方面共同渊源。
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多澳大利亚的少壮派政坛人物和年轻公民怀着共和理想欲与英国这个文化母体彻底切断精神的脐带。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2008年4月7日对英国进行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访问,在会见英国政要前,陆克文再次重申,澳大利亚要放弃君主立宪制,改行共和政体。
澳大利亚的理由可能较为充足:他们希望向世界证明澳洲已经脱离英国的依赖心理,是个真正独立的国家。加拿大的自我认知问题与澳洲完全不一样,加国的问题在于受到美国文化的强大威胁与同化。
某些国家主义人士认为,加拿大应该有一个产自本土的国家元首,这样才能强化国家特色并促进国家团结,但理想中的国家元首应对于英语系人士、法语系人士、旧居民与新移民都有号召力。如果说加拿大要选总统或修改总督制度,到底该由谁决定?各省份绝对意见分歧。国家元首是否该由英裔人士、法裔人士、男性、女性、东岸人士、西岸人士、原住民与其他种族轮流担任?
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未必会带来富裕与幸福,但加拿大不会因为放弃了女皇就变得更进步。
有人认为,总督是一个务虚代表,四处视察旅行,做亲民秀,当三军统帅,伴随礼炮声的红地毯上检阅仪仗队,维持国际礼仪上的面子,总督府的用度,花的都是纳税人钱。
但支持者则认为,国家元首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将其象征意义上的总督职务,与民选政府实际执政的政府首脑分开,可以使国家元首超越各政党的党派之争,甚至都不用讨好选民的眼色行事,更为超脱,不会被一些政党政治的政府丑闻所玷污,损害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今年夏天将再次来加拿大访问。这将是女王第24次访问加拿大。身为54个英联邦国家的“君主”,“管辖”1/3世界总人口的英女皇访问加拿大,必将会再次引起是否要废除君主制的热潮。如果澳大利亚或加拿大脱离君主制,必将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相信其他国家也会效仿。
君主立宪制和总督制是否对加拿大有益将会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但是任何讨论都应该站在国家利益上而展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