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众多海外华人也身处漩涡之中。在经济萧条的阴影下,这些人又面临怎样的困境和选择呢?
风暴直接受害者涌动回国潮
对身处金融危机发源地纽约的华人来讲,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最为直接。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约有六七千,其中金融企业有2000到3000人,其余的从事IT支持、法律服务等,”一位在华尔街工作多年的华人社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从次贷危机开始,华人员工就已开始出现离职或者失业的情况。”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中,已有超过10%的人被迫放弃原来的工作。
移民律师汤先生最近接到很多询问失业对策的电话。他说,很多华人担心找不到工作或失业会影响他们的身份和前途,其中一些人在著名的投资银行干过。”有的人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考虑回国寻求发展。
在欧洲,金融风暴吹袭最强烈的当属英国,而英国也是华人聚集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在伦敦金融城宣布裁员十万的决定下,许多在大小金融机构工作的华人精英们先后收到解雇信。一位之前担任不动产项目分析师的华裔托米•唐对记者说,之前不少华人同行都已转向中国内地发展,但作为第三代华人,他的家庭根基已安在伦敦,想为二次创业而搬家并非易事。位于金融风暴中心的很多华人移民都像托米这样进退两难。而一些刚从英国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则把抉择的最后期限定在明年年中,如果英国经济好转就留下,否则就打道回府,回国另谋生路。
在法国,首先受到波及的是以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众多华人咨询顾问公司。巴黎的新世纪事务所一直以协助华人申请住房贷款为主业,代理的都是有稳定收入的客户且和众多银行有良好关系。以前公司一天平均能办理三四笔业务,但从 9月底以来,所有银行几乎都关闭了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阀门。据内部人员透露,事务所现在几乎处于停工状态。
在德国,最近很多华人在赶场“回国就业展”。在德的近20万华人中,留学生、学者和高技术人才占了近1/2。金融危机袭来,这些高层次人才间也多了一句新问候语:你什么时候回国?
记者最近参加了几场“中国人才日”活动。此类活动旨在向德国高层次华人介绍回国发展的机会。在10月底的一次活动中,除了远道而来的中国大企业,还有拜耳、汉莎等欧洲企业巨头。巴斯夫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金融危机没影响我们在中国的发展,相反我们需要更多中国留学生加入到我们的在华企业。”在德工作的刘先生表示,德企都因金融危机裁员,还是觉得回国发展更有前景。
波及华人移民传统营生
美国的华尔街每失掉一份工作,意味着纽约将减少3到4个相关工作岗位,包括律师、餐饮等相关行业也受到不小冲击。在曼哈顿的世界金融中心旁有一家名叫“半岛酒家”的中餐馆,来美10多年的白师傅无奈地告诉记者:“我现在的服务生比顾客还多。没办法,华尔街来吃饭的人少了很多。以前老客人中午两人要吃五六十美元,现在都改成几美元的快餐了。”
位于英国金融风暴“边缘区”的是从事饮食、中药等传统产业的英国华人。英国的不少华人中药店一直凭借同当地消费者签订的长期供货和服务项目而生存,当英国顾客们不愿再花钱消费时,这些中药店随之出现了经营危机。
年过五十的陈老板最近一直懊恼不已。去年年初,曾有人想买他在伦敦市区经营多年的餐馆,当时40万英镑的出价没能让他动心。但过去一年里,饭店生意急转直下。最近他想出售饭店,可别人开出的收购价降到了20万。据华文媒体报道,伦敦中餐业店家亟待出售的消息此起彼伏,在伦敦唐人街,已有四五家小有名气的饭店改换门匾。
从事餐饮业的德国华人也在想办法应对危机。很多中餐馆推出“廉价中餐”和快餐、送餐等服务。柏林华夏餐厅推出了“三欧元”午餐,而以前这样一顿午饭至少要花10欧元。
在巴黎华人区,一些光顾中餐馆的常客注意到,虽然饭菜价格没太大变化,但菜量明显减少,有时叫一碗汤面,上来的只有从前的一半。店主们表示这也是缩减成本的无奈之举。
早期在西班牙创业的华人,目前主要在那里经营餐馆、各类批发仓库,中小型超市及小型食品店。受经济危机影响,西班牙民众整体消费能力下降,除了以价廉物美著称的中餐受到冲击,一向以营业时间长,靠近居民点为特色的中小型超市和食品店也门可罗雀。很多西班牙人会选择在周末开车去郊区大型超市集中购买一周的生活必需品,而不再就近去物价较高的小超市购物。
10月末,记者来到雅加达华人街,这里的生意看起来稀稀落落。一家糖果店老板说,最近生意很淡,“相比往常,生意额下降三成左右。虽然印尼人喜欢吃甜食,但现在大家手头都紧了……”
据了解,占印尼总人口不到5%的华人,其中只有5%左右的富人。其他大部分都是像林先生这样的小业主,或是根本没有自己生意的贫困人口。因此他们跟所有印尼人一样感受着经济不景气。一些上了年纪的华人每当经济萧条时就会担心社会动荡,华人遭殃。目前的金融危机让他们又开始有了焦虑情绪。但在一家中文书店的李老板看来,现在状况好多了,“毕竟印尼进入了民主时期。”
汇率变动让韩日华人喜忧参半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在扫荡韩国。韩元在此次危机中汇率变动非常大,韩元的疯狂贬值也让韩国华人喜忧参半。
受惠最大的群体要数中国留学生。在韩读语言课程的王海霞告诉记者:“最近趁韩元贬值幅度最大时让父母寄了2万人民币。去年这时候,这些钱连两个短学期的学费都不够。但按照现在的汇率,则可支付3个短学期。
需要韩币的人很高兴,但需要人民币的华人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一位在韩经商的王先生叹气道:“中国物价在上涨,进口成本越来越高。如今韩币又贬值了近一倍,挣的利润有一半打了水漂。若将韩币换成人民币实在是亏本,不换又缺少流动资金。”在韩国公司上班的华人更是焦虑。大家都在期待韩元赶紧升值,否则在韩工作已体现不出任何优势,不如早日打道回府。
与韩元贬值相反,对在日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日元的升值使原本计划好的学费陡然变得更贵了。一些中国留学生甚至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而考虑中断在日求学。当然,并非所有华人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人把日元升值,股价下跌当作一次机会。有人利用出差机会,在中国用日元多换了很多人民币,为此感到十分高兴。而中国银行的东京之店也人满为患,很多人趁着汇率变动,抓紧时机兑换人民币。据一位留学生说,他为了换钱竟然在银行排了3个多小时。
危机成投资房地产的好机会
金融风暴给海外华人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影响,也有些精明的华商在动荡的经济中寻找机会。
比如,德国一些精明的华商目前就利用房地产市场的冷淡,大量购入低价房产。《柏林日报》最近报道,德国华人购房量不仅没减少,相反还有所增加。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美华人总体上颇有一种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姿态。华人普遍信誉好、储蓄多,这两点优势让他们在这次风暴中得到机会。
美国中央银行马里兰州分行总经理刘志强说,金融危机发生后华人受冲击不大。原因就在于他们手里有一些积蓄。大华盛顿地区华裔房地产经纪人胡宏毫不掩饰自己目前的忙碌,“我现在忙得很。华人买房子的不少。我的美国人客户都不见了,找我买房的都是华人。”
现在,许多美国人因为失去工作,无法支付住房每月的分期付款,只好把房子交出来由银行拍卖,买主中有不少华人。华人拿着现金去买房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人甚至有能力一下子掏出20万美元。有些华人现在购买房屋,说自己感觉好似六七年前房屋没有暴涨的时期。原因就在于有这些年的积累,再加上银行拍卖的房屋价格偏低。有些华人利用眼前的机会,在好学区、好小区购买了住房,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