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历来有书僮陪伴远行的学子。留学是当今社会的风潮,然而如今的“书僮”则由母亲替代。 每一个送孩子远渡重洋、出国留学的家长最初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来成为更出色的人才。
无论成功与否,孩子都将按照他们自己的轨迹成长。而作为陪伴孩子的妈妈,耗费10年、20年的时间再也无法弥补了。许多人的婚姻已名存实亡,她们远离家乡,放弃已有的事业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带着孩子生活在陌生的国度。
陪读或许是亚洲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是苦是乐,冷暖自知。陪读如同戏剧人生,过去存在,将来还将继续演下去。但无疑其中牺牲最大的是女人——陪读妈妈。陪读本是为了孩子不孤单,但最后把孤单留给了自己。
不甘寂寞终至婚姻破裂
史女士带着2个儿子与婆婆、公公生活在加拿大,先生在台湾工作。与所有陪读妈妈一样,史女士初来乍到,要学会驾车,每天接送孩子上学,买菜做饭,照顾老人,所有不管男人、女人干的活都让她一个人顶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长期面对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史女士感到的只是孤独和压力,没有任何生活的乐趣。
她决定要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来她参加一个交谊舞团体,经常出去跳舞。结果招致婆婆的非议、指责,回家给脸色看。史女士不服气,“越这样对我就越不回家。”于是继续在外面跳舞。后来认识一个舞伴,这位舞伴是位离婚男士。日久生情,最终跟这位男士好上了。
消息传到史女士婆婆那里,结果招致婆婆、公公责骂,还强逼着儿子跟她离婚。最后,先生不原谅她,大儿子也不原谅她;只有小儿子理解她,知道妈妈的心酸,认为“妈妈不容易,没有错,有权寻找自己的快乐。”于是史女士带着小儿子搬出来跟那位男士生活在一起。
陪读需要多方权衡
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区慕启认为,陪读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婚外情和亲子关系问题。由于长期分居,孤独是婚姻中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陪读的大多数是女性,来到异国他乡,女人独自承担所有的家庭责任,有金钱作支撑后盾的还好一些,有的陪读妈妈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这样的情况就更糟了。有的关系本来就不好,长期分居,对本已脆弱不堪的婚姻更是重创。
区慕启谈到,亲子关系是陪读妈妈普遍面对的问题。“即使是正常的家庭环境,两代人的沟通都存在问题,何况单边家长与孩子相处。妈妈需要每天管着,而爸爸偶尔来一次,关系相对亲密,孩子们会认为妈妈对他们的管制太多,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区慕启表示,在新的环境里,孩子适应能力比大人要强,他们在学校里很快就会有自己的朋友,英语水平也提高很快;而陪读妈妈就总是在原地踏步;文化的差异,也使得孩子与母亲的沟通发生障碍。差异越来越大,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从当初的弱势地位慢慢变成了主导地位,双方的心理隔阂越来越大,最后变得两人无话可说,于是母子关系更疏远。
区慕启建议,当陪读无法避免时,应该考虑时间尽量不要太长。平时要尽量与对方保持密切联系,一般2、3年时间问题还不大;但时间太长一定会出问题。决定陪读以后,要考虑新环境是否有亲戚朋友,是否有一个适合的团体支持,同时也要调节自己情绪,扩展生活圈子,避免走入牛角尖。
孤独是挥之不去的梦魔
京女士原是北方一个大城市的海关职员,先生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他们处于有权、有钱、有闲阶层。 2003年,她陪儿子来加拿大。当时儿子刚读完小学,来到这边上7年级。
刚来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京女士什么都要靠自己。虽然不缺钱,但有很多事情不是有钱就能办到。不像在国内,朋友多,加上工作单位热门,捧场的多,办事很容易。在这边虽然也有朋友,毕竟不如国内,有许多事情帮不上忙。比如买房子、搬家等,对女人来说都需要独自面对。
事实上,在京女士出国之前,她的先生已经找了一个“二奶”,只是京女士不知道。当时他们还商量好,为了出国方便,办了离婚手续,只是在亲戚之间没有表露出来,大家都以为他们的关系很好。
京女士的先生承诺,给她们母子提供足够的金钱在这边生活。京女士每年回中国度假2个月。在这2个月时间里,先生对她特别体贴,常买大把的玫瑰花送给她,逗她开心;带她到处旅游,买名牌服饰。来到这边探亲,也表现特别好。平时京女士每天都得按时给儿子做饭,先生来以后,不让她做饭了,每天带着一家出去吃。
尽管表面上京女士并不知道丈夫有二奶,或许因为心灵感应,心里总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加上刚来时的适应困难,京女士流露出想终止陪读生活,回到中国。但她的先生总是好言相劝,让她在这边好好呆着。特别是给她一个更好的理由:先生在官场,万一有个风吹草动,也好有个退路。
陪读的日子漫长又无奈,京女士感到最大的痛苦是孤独、寂寞。刚开始跟孩子的关系很好,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进入青春叛逆期,与妈妈越越来对抗;加上英语越来越好,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而母亲的英语水平没有多大进展,于是跟母亲的交流越来越少。
每当孩子不听话,与孩子发生矛盾时,京女士很无奈。打电话到中国找他爸爸;而远在中国的父亲更是无能为力,只能瞎咋唿一下。
现在孩子上大学了,有了女朋友,跟母亲的沟通就更少了。此时京女士也已年近50,处于两难境地。孩子大了,也不需要陪读了。可是离开中国已经很久了,不可能再找回原来的职业,朋友圈子也疏远了,再回中国已经不可能。留在这里,也无奈,只能独享孤独。好在京女士这10年间读了个幼教文凭,或许将来可以找个幼教工作打发时光。
艰辛付出 苦尽甘来
晏太太(化名)在台湾曾是一所大学的讲师。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20年前带2个女儿到加拿大,先生继续留在台湾经商,每年来加拿大探亲2、3次。每次来都对太太、孩子特别好,照顾他们生活起居,买好吃、好喝,好玩让太太、孩子开心。在朋友圈子中晏太太特别受人羡慕,认为她好福气,找了个“标准好先生”。
事实上,晏太太的先生在台湾早已有人,而且生活在一起,只是晏太太蒙在鼓里。后来风声传到了晏太太的娘家,于是晏太太授权给娘家人开门查看。通过警察开门,发现里面果然住着另外一个女人,家里摆满了那个女人的日常用品,占据本该属于晏太太的空间,客厅还挂着她先生与那个女人的合照,俨然以女主人自居。
听到这个消息,晏太太十分震惊。然而痛苦归痛苦,生活还得继续。晏太太不想让孩子生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中。于是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好言相劝,希望先生不要毁坏婚姻。
好在她先生并不真想离婚,也知道自己错了,于是跟太太说好话,让太太重新接纳他。“我在这边挣钱这么幸苦,只是放松一下,逢场作戏而已。”
晏太太看在过去先生对她好的份上,原谅了他。此时正好孩子也大了,于是毅然决定放开孩子,让他们独立生活,回台湾陪先生。
20年过去了,晏太太结束陪读生涯,回到台湾跟先生重新开始。回到台湾后,没想到,他们还能在很多事情上配合默契。晏太太与先生的关系越越来越好,晚年生活很幸福。尽管付出了20年的艰辛,总算苦尽甘来。
如今,晏太太的儿女已经长大成人,大女儿、二女儿两人都从医科大学毕业成为医生,姐妹俩都找了个医生作丈夫;小儿子也正在学牙医专业,3个孩子都算成功有出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