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移民 > 移民感受

海归心目中的美加印象

www.sinoca.com 2013-05-13  


  去年年初的时候,掰指头一算,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北美的土地上生活了八个年头。八年,中国抗战都打完了,而自己在北美该看该玩该拿的,似乎都已经拿到。归去与否的问题,被正式地提到人生历程上来。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在加拿大住了4年,其中读书+工作,之后到美国工作5年。因为工作需要出差的关系,把北美的各大城市几乎都跑了一个遍。去年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拿到了一个回国的Offer,算是踏入了海龟的行列。

  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网上有一个海龟征文,引得众高手纷纷出山,我也从中受益匪浅。但征文当中始终缺少一些真正海龟写来的文章——在我记忆中只有一篇,还是通过一网友向国内的同学邀稿而成。也许国内的海龟都太忙,再没有心情去发表自己的感言。

  但当时的心情就如小马过河,完全不知道海龟这一目标是否现实。尤其是在网上看到的海龟例子,都是工科的海龟,而像我这种学财务的想要海龟,所见寥寥。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激励一下和我一样有海龟期望的人。

  (1)大环境比较

  现在的海龟与否,已经和爱国无关。在一个世界大环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我们看不到中美加,有爆发大战的可能。现在的个人选择,都是在比较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每个人的具体条件不同,所以具体到行业,经验的分析,只能根据个体来做。但是,一个外在的大环境的比较还是可行。

  个人认为,众多的网上讨论里,有两个盲区。

  一是在中美比较的时候,或者捧中压美,或者褒美贬中。

  似乎21世纪只能有一个选择,中国崩溃或美国崩溃。而似乎没有几个人会想像,也许中美共存,同时强大也是一个可能。诚然,中国的贫富加大,制度上的先天缺陷,房价泡沫,人口众多,计划生育带来的劳动人口急剧萎缩;美国的国债高筑,两党势成水火,制造业一去不返,大银行挟制政府,政府决策缓慢拖沓;这些都是两国不可回避的一些危机。但是,这些危机并非不可解决。从另一个方面说,中国未来仍然会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控雷厉风行,能随时调整;中国政府已经从个人制向精英集团制靠拢,强人政治已经一去不返;中国人的向外国学习的能力和速度,是其他任何国家难以比拟的。

  而看看美国,虽然刚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经济危机,美国仍然保持着并且在未来20年内都还会继续保持着三个世界第一:经济总量第一,科技水平第一,军事力量第一。所以说如果中国未来20年会超越美国,这接近于痴人说梦。但若说中国20年后会崩溃倒退,似乎也不现实。最关键的一点,中美之间跨着两个大洋,只要美国不心血来潮的把战火烧到中国门口,中美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中美之间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和渗透性,也把两者的命运几乎绑在了一起。

  二是在比较国家的时候,许多人单纯的以现在的条件来推断以后5年10年后的事情,而忽视了变化的趋势。

  我刚出国的时候,美金对人民币是1比7.8;现在是1比6.1;那么10年后,谁能够担保人民币对美金不会是1比4呢?许多人比较生活的时候,仍然以现在的工资水平,乘上一个利率,来设想10年后,自己在中国,或者在美国的生活水平。这点是极其不靠谱的,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我刚毕业的时候在深圳工作,当时感觉香港人来深圳消费是如何的嚣张,觉得深圳什么都便宜,因为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要贵。

  而现在,港币因为紧盯美元,对人民币已经出现倒挂,如今是许多的广州,深圳消费一族,纷纷下香港采购,觉得香港什么都便宜。另一个之所以说这种比方式的不靠谱,则是忽略了中美工资升幅的巨大差异。在美国工资除非跳槽,否则一年3%的增长是正常,5%是奖励,要是有个7%,则已经是明星雇员了。

  而在中国,无论国企外企民企,一年10%的工资调整是必须的,否则根本留不住人。所以假设两个人,一个在美国,年薪6万,一个在中国,年薪40万。按照现在的汇率,两个人的税后工资几乎是一样的,中国的税后可能拿得更少一点。假设两人5年内都不跳槽,5年后美国工作的人年薪涨到了7万(每年3%),中国工作的人年薪涨到了61万(每年9%),而假设5年后中美汇率变成了1比5,这时候在中国工作的人年薪相当于12万美金,比美国工作的人高出了几乎一倍。

  即使,汇率只变成了1比6,中国工作的人也比美国工作的人高了30%。当然,上面这个比较是基于两个假设:一.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二.中国继续保持7%-8%的每年增长。不排除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但个人认为,一在未来10年几乎是必然。因为美国的滥印美元,必然导致贬值;二则很有可能,中国已经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随着欧元的危机,中国影响力的加强,人民币很有可能成为亚洲的结算货币,而在全球形成美金,欧元,人民币三大货币鼎足而立的局面。

  另一个类似的,不看趋势的误区则是对国籍身份的看重。我身边有许多美国毕业的留学生,或者在美国混得并不如意,或者家里其实盼望着他们回去。但最终选择了在美国艰难的坚持着,只因为决心要拿一个美国绿卡,要换一个国籍。

  在10年前,中国人出国很难,去美国更难,所以绿卡很值钱,很重要;如今,中国只要是收入高一点的精英阶层,出国都很平常,去美国也不难;10年后,来回中美之间也许就如同美日之间一样,只要你没有犯罪记录,来去自由。那么10年后你费尽心血,辛苦熬来的美国绿卡,就不过是一鸡肋,除了时时刻刻提醒你要交美国税之外没什么好处。许多来美国的同学仍然把申请美国签证的印象停留在自己如何辛苦准备材料,如何在美领馆前排长队的记忆当中。

  我回国了解到的是,一些美国在华企业,只要规模够大,都纷纷加入美商协会。而加入美商协会的公司,如果要派一个中国雇员到美国开会,签证从申请到批准,只需要三天,无须面签。如果留意一下身边来美国的人,你会发现这些年来美国的途径多了很多很多,有来美国购物旅游的富裕阶层;有在学校读书,成功申请到交换学生的大学生;有来美国进修的学者;还有暑假来美国做国家公园临时雇员的大学生;而这些来美国的人,90%最终都毫无悬念地准时回国,继续他们的人生轨迹。

  这些人的准时回国,进一步淡化了美国签证官对中国人移民倾向的顾虑。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来,签证本来就是冷战以后才出现的事情。当年宋美龄来美,孙中山去日,哪里需要签证?只要你买得起船票,飞机票,直接就去了。签证是美,苏为了防止对方互派间谍,而实行的封锁。中国很不幸地因为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所以签证困难重重。随着苏联的解体,随着越来越多人对中国这个准资本主义社会的了解,签证的政策只会越来越放松,那么美国护照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淡化。

  也许海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一生的决定。而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世界村的形成,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同化,无论你是在纽约,巴黎,东京还是北京,你都能找到同样的咖啡厅,住同样的酒店。海龟与否,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环境而已。10年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比现在过得更好,无论是否海龟。

  (2)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比较

  美国和加拿大,虽然都地处北美,语言相通但是两个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绝非只停留在”Eh”的口音或者”Cheque”的拼写上。

  我在美国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加拿大的情况,因为不少美国留学生都会把移民加拿大做为一个备选项。而网上时不时也会有一些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比较。我自认为对作美加比较还比较有发言权。我在Montreal,Toronto各住过两年,Vancouver去过不下十次,Calgary去了三次,Edmonton,Halifax,Winniepeg,Windsor都去过。美国来说去过一半以上的州,著名的城市基本都去过。(我基本上把去出差,住过两个星期的地方,才算去过;如果要算上坐飞机转机,开车路过的州,那就更加多了。)

  先说加拿大,加拿大和美国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活节奏的慢。除了多伦多稍微快一点之外,来往美加两国的人都会发现加拿大办事情慢得出奇。无论是从餐馆点餐还是到银行取款,加拿大人永远是非常有耐心,非常有时间的。就连加拿大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说话也比美国的要慢上一个半拍。不信大家可以听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广播电台的清谈节目,你会发现两者语速相差挺大的。

  也许是因为加拿大因为冷,冬天里天黑得尤其早,所以大家都比较懒,生活节奏缓慢。这种慢,有好也有不好。好的地方是,大家都慢,工作就很悠闲。基本上在加拿大看不到有人加班。每个人到了5点就准时地出门,如果不提早下班已经是优秀员工。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你碰巧有急事,那就只能恨不得把所有人都上一个快发条。

  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中餐,是北美最好吃的中餐。一些粤菜酒楼的菜式,完全可以和香港媲美。虽然说洛杉矶是美国中餐最好吃的地方,个人慕名去洛杉矶吃过之后,觉得和多伦多比稍有逊色,和温哥华比则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这也许是因为华人移民的众多,在多伦多或者温哥华的华人社区,你几乎以为把中国人全搬到了加拿大。华人在加拿大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美国的华人也许只有在加州才有自己当家作主的感觉,但无论是在温哥华还是在多伦多,华裔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遍布每一个角落。

  加拿大环境一流,自然资源无比丰富。我在加拿大用水的大手大脚的习惯,到现在都还有后遗症。加拿大租房子都是包水费的,很多还包电费,因为水电实在太便宜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加拿大也有“农家乐”
下一篇:加拿大留守女移民的悲哀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