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红)与朋友在餐馆聚会,不巧那天客人极多,上菜的速度也因此而大受影响。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的菜竟还没有上齐。
大家一面等,一面海阔天空地闲聊。在座有一位朋友,在国内是做餐饮生意的,见此情景不禁发出了感慨:“加拿大这边的人脾气就是好,做什么事都能耐心等待。如果在中国,一个多小时不上菜,顾客肯定要跟服务员吵闹,恐怕连经理都得出来赔礼道歉了。”
他说的都是大实话。的确,在国内的餐馆,顾客一般没这个耐性等你一个多小时。提意见发牢骚算是客气的了,赶上脾气大点的客人,嫌你上菜慢,说不定马上就拂袖而去呢。顾客就是上帝,从老板到服务员,谁敢得罪客人?
席间有位朋友忽然灵机一动,对大家说:“你们感觉到没有,咱们移民以后脾气都变好了?如果还是在国内,让你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吃上饭,你会像现在这么心平气和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的话音未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抚今思昔,差不多在座的每个人都承认,自己移民后性情还真的改变了不少。
就说我自己吧,在出国以前,也算是个挺没有耐性的人。去饭馆吃饭,别说让我等这么半天,就是半个小时我都嫌慢,虽然不至于去吵闹,但我肯定会去催促服务员。在医院看病,如果一个小时还没轮到我,我就会赶紧去找负责叫号的护士,仿佛生怕人家把我给漏掉一样。
那时的我,经常会心浮气躁。想要的东西,希望马上就得到;想做的事情,恨不得立即就干成。一旦自己的需求不能马上得到满足,就显得如坐针毡。其实,很多时候人家已经很尽力了,慢也有慢的客观原因。可惜,我那时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谅对方。
如今,我却能在加拿大的餐馆里耐心地等上一个多小时而不发牢骚,在本地医院的急诊室里,安静地等候三四个小时而不皱眉毛。
加拿大的一切都相当有序,但也永远那么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你去催人家,去提意见,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常常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这种模式。不再焦躁,也很少抱怨,仿佛等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座的朋友Tony则认为,他来加拿大,不仅学会了等待,而且也变得随和了许多。
用Tony自己的话说,以前在国内时,简直一点委屈都受不了。一旦遇到自己觉得不公平的事,马上就据理力争,不闹个鱼死网破誓不罢休。当初评定职称,他认为领导偏袒一位资格较老的同事,就不依不饶,坚决抗争到底。然而,激烈的斗争手段并没能换来想要的结果,于是他铁了心一定要出国。
时过境迁,Tony的想法已经与当初大相径庭。他说,领导其实也有领导的难处。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是依照业绩和指标晋升Tony,还是适当照顾一下那位即将退休、晋升机会有限的老同事,这是个两难的选择。领导选择了后者,按说也是情有可原。
Tony告诉我们,出国以后,他其实在公司里也受过一些委屈,其程度并不亚于国内。该忍的,或者说不得不忍的,他都咬牙忍了过来;那不该忍的,也会用更恰当、更合情理的方式去解决,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意气用事,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那么紧张了。
Tony说:移民后我才真正学会了“能屈能伸”。如果当初在国内能有现在这么平和的心态,肯定会过得比原来舒心很多。
一旁的Linda很赞同Tony的说法。她认为,移民后环境改变了,视野开阔了,思考问题时会更加全面客观,连心胸也逐渐变得宽广起来。
Linda是个爱子如命的妈妈。她的宝贝儿子在国内上小学时,因为上课特别爱插话,而且喜欢对小朋友动手,经常会被老师批评。Linda对儿子一向很宽容,认为这些都是“小节”,她觉得老师有点小题大做,也因此和孩子的老师们闹得不太愉快。
可万没想到,移民加拿大以后,Linda的儿子在学校竟然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上课时跟同学说话,老师提醒无效,就给他专门设了个“独座”,把他与别人隔离开来,让孩子感觉很受伤;动手推搡同学几下,马上就被送到office,校长的电话随后就打到Linda的公司,语气严厉地要求她对孩子严加管教。Linda一度对此很反感:怎么加拿大的老师这么爱反应过度,比中国老师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加拿大呆久了,耳闻目睹本地人如何教育孩子,Linda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眼里那些所谓的“小节”,恰恰是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别人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别人的过错。于是,她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主动配合老师修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如今,Linda的儿子已经是一个学业优秀、行为举止彬彬有礼的英俊少年。
回首往事,Linda感慨道:其实以前那些中国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是对的,也都是为了他好。如果当时能够体会老师的苦心,也许孩子移民后能少走很多弯路。假如不来加拿大,我可能永远也认识不到这一点。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来移民加拿大以后,我们确实比过去宽容了,也比过去更善解人意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大家的看法却是见仁见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谈笑间,菜也陆续都上齐了,虽然迟了些,却是色香味俱全。大家打趣说:好饭果然不怕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