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文化 > 工艺

版画

www.sinoca.com 2009-01-07  网络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
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
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
《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中国明清时期的版画,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民文学的繁荣,而趋于繁盛。明代雕版印刷已普及全国各地,直至清代前期发版画艺术呈现着相当繁盛的局面。商业手工业的巨大发展、城市市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市民文学中戏曲小说创作的活跃,都予书籍出版和版画插图艺术以有力的推动。

宋元已成为雕版印刷中心的福建建安、浙江杭州至明时仍保持其重要地位,作为首都的南京和北京刻版印刷事业也日趋隆盛。明代中期以后,安徽徽州(今歙县)地区的版画异军突起,雕刻名手如林,且散布全国各地,其风格细致精工,予明代后期版画发展以重要影响。(了解更多徽州版画、金陵版画)

明代版刻书籍除儒家典籍、佛经道藏外,小说戏曲、应用科学、画谱笺谱等占有重大比例。这些书籍的插图,对传插知识,普及文化艺术,推广科学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倾向的文艺作品,因附有精美插图而加强了感染力。一些画家从事插图,与刻工合作,在版画中创作了一些动人的艺术形象。

明朝的版画大体分为初、中、晚3个时期。初中期以南北二京的国子监为中心,刻印不少书籍。民间的刻本也有所抬头,宣德(1426~1435)年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积德堂版《金童玉女娇红记》,成化(1465~ 1487)年间北京文顺书堂版《平话十六种》,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金台岳家版《西厢记》等书的插图,风格质朴,人物生动,代表了那个时期的水平。从嘉靖(1522)元年至崇祯(1627~1644)末年 120余年间所刻版画,习惯上纳入明代后期版画。福建建安版画仍继承宋元传统,诸如熊龙峰、刘龙田、余象斗、杨闽斋诸家书坊,刻印了不少小说和实用书籍,多数为上图下文本,后来发展为单页联句,由文中之图改变为每卷首全页附图,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情节提供了较大的篇幅。万历时,徽州、杭州、吴兴、苏州等地刻书行业骤然兴起,各地书坊林立,大量刊行市民爱好的文艺书籍。这个时期的出版物,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书坊经营者为了牟利,不惜工本,请高手创稿,名工镂版,花样翻新,形成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 

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版画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并且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年画
下一篇:壁画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