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文化 > 工艺

中国传统风筝

www.sinoca.com 2009-01-07  网络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公元960~1279年),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

 中国风筝技艺

中国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

"扎"包括:选、劈、弯、削、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风筝的种类主要分为"硬翅"和"软翅"两类,"硬翅"风筝翅膀坚硬,吃风大,飞的高。"软翅"风筝柔软,飞不高,但飞的远。在样式上,除传统的禽、兽、虫、鱼外,近代还发展出了人物风筝等新样式。 中国地域辽阔,风筝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出许多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种类、样式和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四川、广东所制的风筝最为著名。

 风筝的艺术流派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团地域文化的丰富多采而各有千秋,它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遍布全国各地的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的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的知识结构,在风风筝制作中,便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体系和风格各异的流派。

1、北京风筝

北京风筝的艺术造型大体有七种:

扎燕--又名京燕,是北京创制出来的。它又分胖、瘦扎燕和雏燕三种。

硬翅--又叫"米"字,因骨架结构似"米"字而得名。一般做成孙悟空、钟馗或者花篮。

软翅--大多是立体仿形的。如蜓蜒、凤凰、鹰、蝴蝶、螃蟹、孔雀等。

对燕--又叫担子,一根竹担起两只风筝。一般做的是燕子、蝴蝶、鸽子,放飞起来,双双追逐,初期如生。

拍子--分软、硬拍子,很像块平板。做成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象。这类风筝必须拖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其它.几类风筝则不须带尾。

串儿--蜈蚣或龙形风筝。

筒儿--宫灯、水桶形状的风筝。

北京风筝至今保持着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较高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北京风筝的代表是:曹氏风筝、金氏风筝、哈氏风筝。北京风筝近几年发展很快,新秀辈出。

2、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在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代代相传,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交相辉映、鼎足而立,并在题材、造型、绘画等方面有所创新。

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潍坊风筝的艺术造型特点和风格: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

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广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古今中外。

3、天津风筝

天津风筝的代表是魏元泰,人称"风筝魏"。他以风筝造型、图案彩绘、放飞技巧的不断创新而著称。他博采众长,技艺精湛,在风筝上打眼、扣挥、扎结,用锡焊铜箍衔接风筝骨架的首、身、翼、层,数丈长的风筝能折叠装进一尺大小的盒子或纸袋,携带方便。他制作的蝴蝶风筝在空中可以自动调换位置,飞机风筝能撒传单,小鹰风筝能两翅扇动,两眼启闭。1915年2月20日,魏元泰扎制的14只风筝.在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凿成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风筝魏"以巧夺天工的构思,奇特的扎制技术,美观的色泽而获得国际金奖荣誉的消息,当时轰动了全国。

天津风筝的特色突出表现在骨架扎绑技巧和图案色彩方面。风筝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别出新意,其构思与绘画令人耳目一新。"风筝魏"曾设计制作出一种风答甩降落伞的装置,技巧很高,但制作较简单。用直径10毫米左右的软质芦苇管或硬草板纸做成直形筒子,套于风筝线上,装一钢丝弯成的、直径1毫米左右的钩子,小降落伞挂在钩柄上,放飞时,风吹降落伞打开,带动装置沿着风筝线上行。在离风筝1米处,固定的横棒铜丝与钩柄接触即向后退,使钩子脱落,五彩的降落伞便满天飞舞了。后来,他的弟子又创作了"弦上飞"、"鸟鸣式"等各种新式样的风筝。

4、南通风筝

南通风筝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简朴的造型、高低音交响的哨笛装置和富丽典雅的工笔彩绘。南通风筝的基本样式可以分为"板鹞式"与"活鹞"。

南通风筝最具有特色的是它的音响装置,在风筝上,成排成行的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哨笛,数目从一百到三百只不等。南通风筝被称为"空中交响乐"。

5、江南风筝

南京风筝的代表作是木版印刷的传统风筝"双鱼"和"路鹰"。

江南许多地方,灯节一"落灯"(过了农历正月十八),风筝就陆续升天了。清明、重阳节前后是放风筝的高潮。江南风筝名目繁多,样式各异。软翅小型风筝到处可见,闽南一带最简单的是"瓦刀"块,方方的一片。广东阳江县扎制的一种"灵芝"风筝,高三米,顶架铜弦巨弓。在高空受风鸣响,声传十余里,深受人们喜爱。还有一种名叫"崖鹰"的风筝,可以在一条线上同时放飞三只。飞翔时两只在上,一只在下,轮番调换位置,忽上忽下,动作优美,据说曾经引得林中栖息的鸟类误以为同类招唤而赶来合群嬉游。阳江的"娱蚁"风筝,独具一式,头部是联蚁的写实形状,最长可达一百五十节,总长十余丈,腾空后如长蛇飞舞,栩栩如生。

6、 台湾风筝

台湾风筝的造型特点:强调特征、概括简化、夸张变形。

台湾风筝以软翅造型见长。一类是取自然物体的部分美妙线条构成风筝的形状,另一类是模拟自然物的形状构成风筝。主要有陀螺、龙、八角、中国城、老鹰、蝴蝶、蜻蜓、金鱼挑、双鱼、海燕、七星、海鸥、宫灯、飞虎、蜈蚣、大蝴蝶、大彩蝶等21个品种。

 风筝的结构种类

风筝一般是以竹料为骨架,用纸或绢蒙面裱糊,再精小 绘制而成。依照风筝的结构形状,也就是从观赏的角度,可 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

1、板子风筝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形状看,它的升力片是主体,无凸出部分,风筝四边有竹条文撑,如民间广泛流行的脸谱风筝、双鱼风筝、青蛙风筝等。这类风筝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京津一带也叫它拍子风筝,或呈八角菱形,或呈螟虫形。为了便于起飞,这些风筝,一般都抱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或穗子,以求平衡,品种繁多,形式不一,代表作品为八卦风筝。

2、硬翅风筝

这种风筝是用上下两根横竹做成翅膀的骨架,中间竖长方形竹条固定两翼,糊上面料,形成三角风兜,有较好的起飞性能和稳定的放飞效果。硬翅风筝的硬翅是固定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杉的不同而变化。可表现的主题式样较多,加北京流行的米字风筝中的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鲶鱼风筝也属米字硬翅,只不过在头部夸张地装饰了两条相对称的鱼须,尾部又加丈余的鱼尾。

3、软翅风筝

它的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竹条构成,翅膀的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竹条依附。它的结构,不同于硬翅风筝,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骨架有单层、双层和多层。这类风筝可以表现的主题范围很广,种类较多,题材有禽鸟、昆虫、金鱼等,制作时大都模仿其形,手法高妙,能给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感觉。

京津一带的鹰风筝是仿照克鹰的形状作变型、夸张而设计的,是典型的软翅风筝。风筝的肚是短的,翅膀是长的。它与其它形式的风筝比较。有着更好的起飞性能。

4、串类风筝

串类风筝是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这类风筝升力强劲, 气势恢宏,具有生动活泼、龙活活现的艺术表现力。代表作品有龙头蜈蚣风筝,一字大鹰风筝等。

5、自由类风筝

自由类风筝指按其形状,在以上几类不能包括的风筝。比如用三角形的骨架作支撑,或无骨架而拉成弧形的软风筝。它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易表现多种题材,起飞性能好。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下一篇:家具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